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乙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

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乙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分别受ab基因控制,在基本培养基(M)上不能生长,但可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将上述两菌株的菌液混合一段时间后,从中筛选出4种菌株,4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结果见表。

菌株

培养基

M

M+Met

M+Thr

M+Met+Thr

菌株Ⅰ

菌株Ⅱ

菌株Ⅲ

菌株Ⅳ

 

 

注:“+”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菌株甲可能缺少合成甲硫氨酸的酶

B.菌株Ⅰ和菌株Ⅲ分别为菌株甲和菌株乙

C.菌株Ⅱ和菌株Ⅳ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

D.菌株Ⅳ一定来自菌株甲或菌株乙的基因突变

 

D 【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菌株Ⅰ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加入Met或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Ⅰ为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Ⅱ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同时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Ⅱ为甲硫氨酸(Met)和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菌株Ⅲ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加入Thr或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Ⅲ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菌株Ⅳ在基本培养上能生长,说明菌株Ⅳ体内可以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 A、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乙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一般情况下,各营养缺陷型缺少合成相应氨基酸的酶,A正确; B、从表格中看出,菌株Ⅰ为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Ⅲ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B正确; C、菌株甲和菌株乙菌液混合后,通过结合发生基因重组,形成了新的菌株Ⅱ(基因型为ab)和菌株Ⅳ(基因型为AB)。当然也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的概率很小,C正确; D、菌株Ⅳ可能来自菌株甲或菌株乙的基因突变,但也可能是菌株甲和菌株乙菌液混合后,通过结合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需要振荡均匀后取样

B. 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

C. 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 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查看答案

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

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

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

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

 

查看答案

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查看答案

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A. 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

B. 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 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

D. 随机的,没有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接种前要了解固体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接种蒸馏水来培育检测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