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下图表示人体生物钟的部分机理,他们发现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夜晚不断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per蛋白的浓度变化与昼夜节律惊人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的RNA有两种类型
B.①过程产物运出细胞核与per蛋白运入细胞核体现了核孔可自由运输大分子
C.过程③中per蛋白抑制细胞核中per基因表达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D.研究成果表明per蛋白的浓度变化只受基因调控
下列过程不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合成为蔗糖的反应 B.线粒体中消耗氧气的过程
C.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D.光合作用过程中C3的还原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中,线粒体和核糖体均可产生水
B.线粒体外膜上具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
C.果蝇体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所含的高尔基体,在细胞分裂末期都参与多糖的合成
D.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B.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糖类氧化分解供能多于脂肪
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有关
D.缺Fe导致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Fe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大量元素
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的雄株与雌株由A、a基因控制;有红花、粉花、白花三种植株,花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d与E、e两对基因的控制(D与E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红花,二者都不存在时开白花),雄株部分基因型的花粉不能萌发。研究人员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 操作过程 | F1 | |
| 雄株 | 雌株 | |
1 | 红花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 | 120株白花 | 123株白花 |
2 | 粉花雄株的花粉离体培养,并用秋水仙素处理 | 123株白花 | 125株白花 |
3 | 红花雌株×红花雄株 | 60株红花、122株粉花、62株白花 | 61株红花、119株粉花、62株白花 |
请回答:
(1)花的颜色有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这种显现的表现形式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不完全显性。因为该植物是雌雄异株的,所以在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操作可以省去_________步骤。
(2)该种植物雄株的基因型只有A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一中红花雄株产生的可萌发花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实验二中粉花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若选用实验一中的红花雄株与实验二中的白花雌株为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若实验三F1中的粉花雌雄株随机交配,则F2中白花雌株所占_________。
研究小组以某品种小变为实验材料,开展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处理,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小麦植株均分为5组,实验组除控制变量外,光照、CO2浓度等条件均与对照组相同。实验人员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定各组小麦叶片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不同实验条件下小麦光合速率的变化
|
| 对照组 | 实验组A | 实验组B | 实验组C | 实验组D |
| 温度/℃ | 35 | 35 | 35 | 30 | 25 |
实验处理 | 相对湿度/% | 30 | 50 | 70 | 70 | 70 |
实验结果 | 光合速率/mgCO2-dm-2h-1 | 11.1 | 15.1 | 22.1 | 23.7 | 20.7 |
请回答:
(1)在小麦叶肉细胞的光反应过程中,H2O在________下裂解生成O2和________并将NADP+________为NADPH。
(2)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小麦光合速率的观测指标是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若要提高D组小麦的光合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