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鳅共作就是在水稻田里放入泥鳅为主,虾、黄鳝、蚯蚓等为辅的自组织模式,形成“水稻护鳅,鳅吃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营养关系,体现了一田多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与杂草因争夺共同的生活资源和空间而存在竞争关系
B.泥鳅虾、黄鳝、蚯蚓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鳅粪肥田”实现了能量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多级利用
D.该共作模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字母代表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
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D.应尽可能多的增加草原牲畜的放牧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特殊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类菌株,可自然产生或人工诱导获得。用一定方法诱变大肠杆菌并将其接种到甲培养皿上,一段时间后将菌落影印接种(不改变菌落位置)到乙、丙两培养皿中,进一步培养一段时间可筛选出营养缺陷型菌株,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肠杆菌接种到甲培养皿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B.甲丙两种培养基中均添加了特殊营养物质
C.乙培养皿中能生长的为所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D.甲中的部分大肠杆菌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湖泊水体中N、P元素过高会导致蓝藻、绿藻(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研究者将2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黑藻和荇菜在模拟自然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与蓝、绿藻共同培养,研究其抑藻效应,结果如下表。
实验初始与结束时水体中蓝藻、绿藻的数量变化(×104细胞数·L-1)
| 初始 | 结束 | |||||||
门 | 属 | 对照组 | 黑藻组 | 荇菜组 | 黑藻+荇菜组 | 对照组 | 黑藻组 | 荇菜组 | 黑藻+荇菜组 |
蓝藻 | 微囊藻 | 2219 | 2700 | 3037 | 2626 | 5569 | 4050 | 250 | 19l |
色球藻 | 1265 | 900 | 2363 | 2250 | 196 | 300 | 4 | — | |
颤藻 | — | 94 | 133 | 20 | — | 9 | — | — | |
绿藻 | 小球藻 | — | 9 | — | — | 一 | 13 | — | — |
栅藻 | — | — | — | — | 282 | 2 | 4 | 14 | |
四角藻 | — | — | — | — | 5 | — | 258 |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小球藻和微囊藻都能通过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B.荇菜抑制绿藻繁殖的能力比黑藻更强
C.黑藻和荇菜混合培养的抑藻效果最佳
D.黑藻和荇菜可直接吸收水体中的含N、P有机污染物
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大量内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和埃博拉病毒(EBOV)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高致病性RNA病毒。两种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变异性较强
B.两种病毒均需至少复制两次才能获得子代病毒RNA
C.两种病毒首次RNA复制所需的酶均在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
D.SARS-CoV-2的RNA可直接作翻译模板,EBOV的RNA需复制后才能作翻译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