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科学家发现小鼠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改变神经的活动和基因表达,从而进入越吃越胖、...

科学家发现小鼠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改变神经的活动和基因表达,从而进入越吃越胖、越胖越吃的恶性循环。小鼠下丘脑外侧区(LHA)控制食欲和进食行为,当小鼠吃饱以后再喝糖水时,该区神经元的活动变强,发出信号表示“够了”,起到刹车作用。当把普通鼠粮换成了高糖、高脂的鼠粮后,连续喂12周,老鼠明显变胖,但神经元活动却变弱,其基因表达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具有刹车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当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膜内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 (填“负变正”“正变负”“负电位变大”或“负电位变小”)。

2)根据实验启示:未来医学可以使用某些激素类药物作用于LHA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实现对这类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选择性改变这些神经元的活动,帮助人类食欲刹车,及时停止进食,这将有可能帮助人类减肥。

3)小鼠吃饱后,再喂糖水,血糖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胰岛B细胞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由下丘脑感知并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由此可知血糖调节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射 负变正 受体(或“特异性受体”) 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反射弧必须完整。 (1)反射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引起Na+内流,使突触后膜膜内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直接接触的是受体,受体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根据题意应填受体。 (3)题干既出现神经、下丘脑,又出现胰岛素,因此血糖的平衡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酶的发现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历程,阅读有关酶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10年,Jaseph Gay lussac发现酵母能将糖转化为酒精;1857年,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细胞活动的结果,即酒精发酵离不开活细胞的作用,而李比希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

材料二:1926年,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蛋白质结晶,并证实了脲酶是蛋白质,随后科学家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给酶下一个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合成酶的单体是______

3)酶的作用机理是减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细胞活动的结果,即酒精发酵离不开活细胞,而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种物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李比希的观点是否正确,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

 

查看答案

1表示一个番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类囊体和线粒体内膜

B.当环境条件适合且G=ID=K时该番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CJ通常用[H]表示,是同一种物质

D.光照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E含量会减少

 

查看答案

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

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现象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查看答案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出自《诗经小雅小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螟蛉和蜾蠃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蜾蠃的年龄组成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C.在群落发生演替的过程中,螟蛉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

D.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螟蛉之子”作比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都在形态学上端合成,运往形态学下端发挥作用

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效应一定不同

C.乙烯利、24-D等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其作用效果更稳定

D.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不同种类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