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吐过程中,被运输的物质和膜上网格蛋白结合后,细胞膜会形成包被小窝,同时一种小分子GTP结合蛋白在包被小窝的颈部组装成环,促使细胞膜缢缩为囊泡释放出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网格蛋白是一种协助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
B.GTP结合蛋白合成受阻会影响性腺细胞中性激素的合成
C.破坏胰岛A细胞中的GTP结合蛋白可能会导致高血糖症
D.胰腺细胞合成GTP结合蛋白的数量多于口腔上皮细胞
抗生素类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细菌的繁殖,其作用机理不可能是( )
A.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死亡
B.破坏细菌的线粒体膜等生物膜,影响细胞代谢
C.使细菌的DNA无法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转录
D.抑制细菌中mRNA和核糖体的相互结合
如图是豌豆人工杂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若要实现甲乙杂交,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进行去雄,并套袋隔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为黄色圆粒(YyRr),乙为绿色皱粒,任意两粒种子中,一个是黄色圆粒另一个是绿色皱粒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为纯种绿粒普通型,乙为纯种黄粒半无叶型,F1自交后代类型及数目如下:
类型 | 绿粒半无叶型 | 绿粒普通型 | 黄粒半无叶型 | 黄粒普通型 |
数目 | 413 | 1251 | 141 | 421 |
根据结果,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如果要进一步证明你的观点,可让F1与___________________测交来加以验证,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时,可支持上述观点。
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实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受粉方式)。
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1全为非甜玉米,F1自交得到F2,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实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_____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甲组实验F2出现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用棋盘法表示甲组F1自交得到F2的实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_____________
(3)乙组实验中,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________环节。乙组实验中亲本A上结出的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乙组实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____________(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实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的玉米粒性状及比例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下列遗传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D和d控制回答相关问题:
(1)该病属于_________(填显、隐)性遗传。
(2)6号基因型是____,8号基因型是__。
(3)10号和12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
(4)9号基因型是____,他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野生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过程①是_______阶段,mRNA从_______进入细胞质,完成②过程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2)野生青蒿生长受地域性限制,体内生成的青蒿素极少,科学家考虑采用______________(育种方法),利用酵母细胞大量获得青蒿素.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
(3)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植物通常茎秆粗壮,叶片较大,推测青蒿素的含量也高,故尝试用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方法处理二倍体青蒿,该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
(4)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__________(“是”或“不是”)同一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