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D.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

 

C 【解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核苷酸等。 (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 3、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度的动态平衡。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由于肝糖原的分解,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由于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血糖的含量会减少,B正确;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和大多数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但部分脂溶性的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细胞内,抗体与抗原的作用发生在内环境,C错误 ; D、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组织液,D正确。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202月,东非地区发生25年来最严重蝗灾,民众深陷缺粮窘境,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曲线甲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正反馈调节机制,蝗虫K值为N2

C.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查看答案

图甲表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卵原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卵原细胞形成的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aeD

B.甲中基因Ee的分离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C.形成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甲形成乙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先搅拌,再短暂保温、离心

B.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经蛋白酶处理后的样液中底物的有无

C.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无须设置对照组,但属于对照实验

D.在进行正式生物实验前,先进行预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查看答案

PK基因编码的丙酮酸激酶(PK)能促进丙酮酸和ATP的产生,如果PK基因突变会导致PK活性降低,从而使人患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PK基因突变导致丙酮酸激酶结构发生改变

B.PK基因突变对其他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

C.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

D.该病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

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