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蛛丝蛋白纤维是目前已知的最坚韧的天然纤维之一,又被称为“生物钢”。为了提高羊毛纤...

蛛丝蛋白纤维是目前已知的最坚韧的天然纤维之一,又被称为“生物钢”。为了提高羊毛纤维的拉伸强度,科学家将蜘蛛牵丝蛋白基因整合到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并用此细胞作为核供体,结合核移植技术,成功获得了能合成蛛丝蛋白的转基因细毛羊。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蜘蛛牵丝蛋白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到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可使用_______作为探针对目的基因检测。

2)将转基因成功的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细胞,在对其进行体外培养时,传代一般都控制在10代以内,原因是_______

3)用细毛羊卵母细胞作为核移植的受体,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对卵母细胞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

4)为检测出生小羊是否成功表达牵丝蛋白基因,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填序号)。

DNA测序  ②染色体倍性分析  ③体细胞结构分析  ④抗原-抗体杂交  ⑤对羊毛纤维进行拉伸度测试

5)为了提高已有重组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_______技术,但此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从后代数量的角度分析,采用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的优势在于_______

 

DNA分子杂交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荧光标记)的蛛丝蛋白基因 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去核 ④⑤ 胚胎分割 可以获得大量遗传物质相同的后代 【解析】 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2)基因工程四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①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显微注射技术;③将目的基因导人微生物细胞的方法:用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用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用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克隆动物的核基因完全来自供体动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受体细胞。核移植包括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其中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因为体细胞的全能性低于胚胎细胞。 3、对囊胚阶段的胚胎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1)检测蜘蛛牵丝蛋白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到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其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所用探针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或荧光标记)的蜘蛛牵丝蛋白基因对目的基因进行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2)供体细胞采用的是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而不是成年个体成纤维细胞的原因是胎儿成纤维细胞分裂次数少。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该种细胞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3)核移植的受体细胞常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有促使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核移植的受体应选用处于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在核移植之前,需将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去掉卵母细胞的细胞核,目的是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 (4)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除了通过检测羊毛纤维的拉伸强度来确定外,还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反应来判断,故选④⑤。 (5)为了提高重组胚胎的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技术。用于分割的胚胎应是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胚胎。采用胎儿成纤维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属于无性生殖,因为整合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从数量上看可以获得大量遗传物质相同的后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已知细菌的抑藻方式有直接抑藻(细菌与藻细胞直接接触)和间接抑藻(细菌分泌胞外抑藻物质)两种方式。研究人员从养殖场新鲜养殖废水中筛选出了一株对某有害水华藻具高效抑藻能力的菌株,大致过程如下:制备养殖废水稀释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细菌纯化培养→发酵液抑藻实验→筛选菌株。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C1”)。为避免由于微生物繁殖导致培养基_______而不适宜使用,配制好的培养基要立即进行_______灭菌。

2)制备不同浓度的养殖废水稀释液时每次都要更换无菌移液管,原因是_______

3)为探究该菌株的抑藻方式,将适量去除菌体的发酵液(甲组)、含菌体的发酵液(乙组)和无菌培养基(丙组)分别加入到有害水华藻液中,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统计有害水华藻的数量。若结果是_______,表明该菌株能进行间接抑藻。

4)对该菌株的胞外物质进行透析,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1000 Da500 Da100 DaDa表示单位)的透析袋(作用与半透膜相似)透析后,发现袋内物质抑藻能力分别是无、有和有。这表明提取出来的抑藻物质的分子量范围最可能是_______

 

查看答案

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E/e)控制,基因对花色的控制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的紫花植株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则F2植株的花色及比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株纯合蓝花植株与一株纯合白花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紫花植株。F1自交,F2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株基因型未知的蓝花植株(甲),请通过实验来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出最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克里斯琴在对某种野外鼠类研究时发现内分泌系统也能调节自身种群密度,下图是该调节机制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野外调查该鼠类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法。图示BC是与种群密度变化直接相关的种群特征,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来看,内分泌系统中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A应是______________。激素调节该鼠类种群密度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该机制也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研究发现,野外该鼠类的部分种群会将社群压力以信息的形式“感染”给地理位置相近、种群密度较大的另一些种群,引起相同的生态效应。由此可见,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查看答案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类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的原料是________。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的茎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该植物根的生长反而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具体原因)。

2)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说明:协同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共同作用,其效果比每种物质单独起作用的效果之和还要大的现象)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并将两组豌豆茎切段分别放入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A组培养液加入适量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溶液,B组培养液添加等量蒸馏水,两组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A组茎切段伸长的平均值大于B组。该实验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茎切段伸长上有协同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还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蒸馏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平均生根数(条)

5

9

16

13

9

 

该实验不能体现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有两组浓度,即浓度a和浓度d促进插条生根效应相同,由于标签缺失,不能判断这两组浓度的大小。要想通过实验来判断它们的大小,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Ⅰ下图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

3)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应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 ℃,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 ℃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4)上图结果显示,夜间6 ℃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低于对照组。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角度分析可能是低温对光合的抑制作用______(填“>”或 “<”或“=”)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5)在适宜光照下番茄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同光照和黑暗时间内,随光暗交替频率的增强,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越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