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会引起红细胞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该基因(用Aa表示)位于15号染色体上,多为隔代遗传。某家庭申小明和父亲表现正常,母亲患病。

1.PKD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

2.小明父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其体内可能不含致病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_

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

3.小明的母亲生育二胎时,进行了产前基因诊断,母亲和小明的丙酮酸激酶缺乏症基因分析的电泳带谱结果如图(不同长度的酶切产物在电泳时移动的速率不同,形成不同的电泳条带),据此分析图中电泳条带①表示的基因是_________,胎儿的电泳带谱组成(用编号①②表示)可能是_________

4.从根本上治疗该遗传病的方法是        

A.加强锻炼 B.向造血干细胞导入正常基因

C.定期输血 D.每日饮食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AA/Aa ABCD 3. a ①或①② 4.B 【解析】 人体的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44+XY,其中1~22号为常染色体。 基因治疗是指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基因治疗的操作流程分为体外基因治疗和体内基因治疗。 1.该病表现为隔代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且相关基因为与15号染色体上,15号染色体是常染色体,据此可知PK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小明与其父亲均正常,因此可推测小明父亲的基因型是AA/Aa ,由于其父亲体细胞中可能带有该致病基因,因此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均为可能不含有该致病基因,而次级精母细胞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之后产生的,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不含有致病基因,同理由于精子是次级精母细胞的经过着丝点分裂,彼此分离之后产生的因此精子中也可能不含致病基因,即ABCD符合题意。 故选ABCD。 3.由于小明母亲患病,而小明正常,因此小明母亲的基因型为aa,故在电泳带谱只有一条带,即条带①代表基因a;小明的基因型为Aa,因此在电泳带谱中占两条,条带②代表基因A,由于父亲的基因型为AA/Aa ,因此胎儿的基因型为aa/Aa ,因此胎儿的电泳带谱组成可能是①或①②。 4.若要根本上治疗该遗传病必须进行基因改造,而加强锻炼、定期输血、每日饮食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都不能对基因进行改造,只有向造血干细胞导入正常基因,而后造血干细胞能够经过有丝分裂、分化产生正常的红细胞,才是从根本是实现了对该患者的治疗,因此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猪瘟是由于猪瘟病毒与猪细胞膜上的LamR受体蛋白M位点的氨基酸结合,继而侵入细胞引起的。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LamR基因,使该受体蛋白不能与猪瘟病毒结合,但生理功能正常,从而培育抗猪瘟病毒猪。该技术主要由Cas9蛋白与向导RNA的复合物共同完成(如图1所示),其中向导RNA可识别LamR基因中的特定序列。图2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培育流程。

1.据图1推测,Cas9蛋白与向导RNA的复合物功能类似于_________酶;图1中还需用到的酶有_________

2.1LamR基因被切断后,重新连接前,会切掉或增加几个碱基对,此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_________。改造前后的两种LamR基因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互相连锁)。

3.2中的成纤维细胞经基因编辑后需进行筛选,筛选出的细胞        

A.正常生理功能未受影响

B.LamR基因的碱基序列未改变

C.LamR受体蛋白M位点的氨基酸改变

D.抑制猪瘟病毒侵入的能力增强

4.21-4号猪中,具有抗猪瘟能力的是_________号。图2培育流程中除基因编辑技术外,还运用了_________

A.细胞核移植技术            B.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D.干细胞技术

 

查看答案

某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图1为该种病毒模式图,其遗传物质是(+RNA,能与图2中(-RNA互补,刺突糖蛋白是主要抗原能与人体特定细胞如黏膜细胞膜表面的ACEⅡ蛋白结合,引发感染。图2是该病毒侵染黏膜细胞后进行增殖的过程示意图。

1.下列属于该传染病传染源的是        

A.该种冠状病毒 B.该传染病患者的粪便

C.该传染病患者 D.该传染病患者的飞沫

2.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并要求人们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这些做法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杀灭该种病毒

3.据题意分析,该种冠状病毒能特定侵染人体黏膜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其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是_________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图1中该种病毒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该物质可用于疫苗的研发。研发疫苗所需的该种冠状病毒在体外培养时应选用_______培养。(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活细胞)

5.该种冠状病毒毒力比SARS病毒弱,但传染性强。从进化角度分析其中的生物学意义_______

 

查看答案

正常人感染病原体会引起发热,发热过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桯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1.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图中激素a_________(填名称)分泌_________(增加/减少),通过_________传递作用于垂体,最终使乙细胞内④⑤过程_________(增强/减弱),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2.据图分析,体温调定点上调后,人体同时对甲细胞进行调控,使体温上升。下列关于甲细胞及其调节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是效应器

B.甲细胞接收的信号分了是神经递质

C.细胞中过程①会加强

D.下丘脑对甲细胞的调控比对乙细胞快

3.体温上升期,人体同时会发生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结合图,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上升到调定点385℃后,到达高温持续期,此时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新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高温持续期,体内适应于正常体温的酶活性减弱

B.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若流经下丘脑血液的温度超过385℃,产热持续增加

D.使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药物,可以使发热患者退烧

5.当病人处于体温下降期时,机体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A.汗腺分泌増加 B.皮肤血管舒张

C.血糖升高 D.抗利尿激素增多

 

查看答案

植物A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有黄色饱满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一隐性纯合子杂交,得到如下表的后代。根据这一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表现型

黄色饱满

黄色皱缩

白色饱满

白色皱缩

数目

145

341

350

151

 

 

 

 

A.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

B.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完全连锁

C.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

D.aB基因连锁,两者遵循基因的不完全连锁

 

查看答案

Patau综合征系严重遗传病,90%的患儿早夭。患者13号染色体如图所示,则该变异的来源属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畸变 D.染色体复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