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属杂食性动物。幼螺多为腐食性,成螺一般取食绿色植物和真菌,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非洲大蜗牛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成分)。
(2)在没有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非洲大蜗牛入侵以来数量几乎呈“J”型增长,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因此需要采取防治手段控制该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参数。
(3)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它们在海水中的分布特点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结构。
(4)下图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的B是分解者。海洋生态系统中,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的食物链或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其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
(5)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海洋的_________________低。
人体内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0.8~1.2g/L。某青年在医院做尿检时,医生发现他有尿糖现象。为探究该青年是否患有糖尿病,接下来医生又对其血糖和胰岛素含量进行了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正常人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机体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降低血糖浓度,这些降低血糖的有关反应发生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至少答出两个)。
(2)请完成下列相应的填空,以探究该青年出现尿糖现象的可能原因:
①摄入过多糖类食物:血糖浓度升高,但空腹时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_ (填“正常”“过高”或“过低”)。
②神经性尿糖:某些疾病会使神经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及内分泌失调,使肝脏内储存的________________分解,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从而产生尿糖。
③胰岛B细胞缺陷:此时血糖浓度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含量_________________。
④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此时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均正常。
(3)如果青年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产生原因有很多,一般认为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近年来,对胰岛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对其作用的信号通路已比较清楚,如图所示。胰岛素作用信号通路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用图示中字母表示)。如果该青年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却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症状,根据图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环境中CO2浓度分别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350μmol/mL时,甲植物CO2的固定速率_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植物CO2的固定速率;此时若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则短时间内甲植物叶绿体中C3 / C5的值将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若其它环境条件不变,要使甲植物经过一昼夜(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获得有机物的积累,则白天CO2浓度必须大于____________μmol/mL。
(2)在光照强度、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将上述两种植物置于初始CO2浓度为600μmol/mL的同一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其中光合速率首先开始降低的植物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科研人员认为乙植物比甲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据图分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竞争
B.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种群的 K 值影响不大
C.t3 之后,乙种群数量将呈“J”型増长
D.t 1 ~t 2 之间,乙、丙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有赖于正反馈调节机制
下列生理活动具有双向性的有几项()
①生长素在胚芽鞘的极性运输
②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输
③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④活细胞中ATP与ADP间的转化
⑤草原生态系统中狼和兔子间的信息传递
⑥人体内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间的转换
⑦肝细胞内葡萄糖和糖原的转化
⑧C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A.四项 B.五项 C.六项 D.七项
因发现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气的基本原理,三位科学家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HIF)包括两种不同的DNA结合蛋白,即HIF-1α和ARNT,HIF以依赖氧的方式与DNA片段结合。当氧气含量很低时,HIF-1α数量增加,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功能由其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决定
B.HIF-1α数量增加,有利于氧气的运输
C.HIF-1α与DNA片段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当人体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提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