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实验室中培育有如下品系的纯种果蝇,各品系与野生型果蝇仅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这...

实验室中培育有如下品系的纯种果蝇,各品系与野生型果蝇仅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这些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品系

野生型

白眼

残翅

黑檀体

无眼

基因所在染色体

 

X

 

 

1)为验证白眼基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可用上述__________为父本,野生型雌果蝇为母本杂交,则F1表现型为__________F2表现型为__________

2)果蝇的眼为复眼,现发现因一种隐性突变形成的复眼极小,称为无眼性状,现有Ⅳ号染色体单体野生型品系(Ⅳ号染色体缺失一条),育性正常。为了验证控制有眼/无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甲同学用无眼品系分别与黑檀体品系、白眼品系杂交,统计子二代性状比;乙同学用无眼品系与单体野生型品系杂交,统计子一代性状比。

甲同学实验中,无眼品系与黑檀体品系杂交的子二代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实验中,子一代性状及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实验,所获得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白眼(雄果蝇) 雌雄果蝇均为野生型(红眼) 雌果蝇均为野生型(红眼),雄果蝇既有野生型(红眼),又有白眼性状(或:雌果蝇均为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中野生型(红眼):白眼=1:1)(野生型(红眼):白眼=3:1,白眼性状仅出现在雄果蝇中) 9:3:3:1 有眼:无眼=1:1 乙同学实验更有说服力,因为甲同学不能排除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可能(或:乙同学实验中,如果有眼/无眼基因不是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子代均为野生型性状) 【解析】 分析表格:现有四个纯合突变品系,除突变性状外其他性状均为野生型,说明果蝇品系为野生型,各品系与野生型果蝇仅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差异(这些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各品系果蝇的基因型均已知。其中控制果蝇白眼、残翅和黑檀体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位置不明确。 (1)隔代交叉遗传是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故要验证白眼基因(假设用A/a表示)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可用上述白眼雄果蝇(XaY)为父本;野生型雌果蝇(XAXA)为母本杂交,则F1基因型为XAXa,XAY,雌雄果蝇均为野生型(红眼);F2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XAXa,均表现为野生型(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XaY,表现型既有野生型(红眼),又有白眼性状。 (2)果蝇的复眼对无眼为显性性状(假设用B/b表示),要验证控制有眼/无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因黑檀体基因位于Ⅲ染色体上,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甲同学用无眼品系与黑檀体品系杂交得到F1为双杂合子,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同理与白眼品系杂交,也能得到相同实验结果,但甲同学不能排除控制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可能。 乙同学用无眼品系与Ⅳ号单体野生型品系杂交,如果控制有眼/无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该无眼品系基因型为bb,Ⅳ号单体野生型品系基因型为B0,子一代性状及分离比是有眼:无眼=1:1,如果控制有眼/无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该无眼品系基因型为bb,Ⅳ号单体野生型品系基因型为BB,子代均为野生型性状。综上可知,乙同学获得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体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图示中A表示在不同体温时下丘脑冷敏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的频率,B表示热敏神经元相应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体温调节过程的实质是在__________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人体保持产热和__________相对平衡的过程。

2)图示中AB实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可理解为正常情况下的体温值(体温调定点),如果体温低于该值,通过调节使皮肤毛细血管__________、汗腺分泌减少,以减缓散热速度,同时__________等激素(填出一种即可)分泌量增加。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发的免疫反应会产生一些致热原。由图可知,致热原导致下丘脑_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的频率减弱、_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的频率增强,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__________升高,最终导致人体出现“发热”现象。

4)据图分析,人体“发热”前常常主观上感觉寒冷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近年,原产于南美洲的草地贪夜蛾侵入我国,危害玉米生长。

1)可利用草地贪夜蛾成虫的趋光性,采用__________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植保工作人员解剖观察雌虫卵巢,发现雌虫已完成交配,随后在每个田块继续采用图示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该取样方法为__________,幼虫种群密度估计值可表示为__________/株。(用N1N2…N5表示被各调查地块中玉米植株上幼虫总数)。

2)杀虫剂具有高效杀虫的效果,但长期使用会产生环境污染、害虫抗药基因频率上升等问题。因此应采用生物防治的策略:利用__________诱杀雄虫,破坏种群的__________,以降低种群数量;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与害虫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可达到杀灭幼虫的目的。

 

查看答案

农业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三种不同密度(67×10482×10497×104/hm2)下种植玉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叶光合速率逐渐降低,而单位面积上群体光合总量逐渐升高。

1)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部分叶片相互遮挡,单位面积叶片吸收的__________减少,光反应速率下降,同时由于通风受阻,__________的吸收减少,导致作物单叶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一定范围内种植密度上升使总光合面积增大,因此__________提高,但种植密度过大时,__________上升的幅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幅度,从而导致减产。

2)有初步研究表明,通过采用灌浆期(玉米种子积累有机物的重要时期)去除顶部两张叶片的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种植密度,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请写出在原有实验基础上确定最佳种植密度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雄蚕产丝量比雌蚕高。图示雄蚕两条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一个致死基因(Ⅱ´),利用该雄蚕与野生型雌蚕杂交,子代雌蚕均胚胎致死,雄蚕均可正常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隐性突变、Ⅱ´为显性致死突变

B.为显性突变、Ⅱ´为隐性致死突变

C.所获的子代雄蚕基因型与亲代相同

D.Ⅱ´所在区域没有发生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

将豌豆黄化幼苗顶芽下段切成2cm长度,从中间纵剖开1cm,已知幼茎内部薄壁细胞吸水能力大于外侧表皮细胞。实验组顶芽下段用浓度为10pp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照组用清水处理,一段时间后,顶芽下段形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该浓度生长素对表皮细胞促进生长效果大于薄壁细胞

B.实验证明该浓度是促进幼苗顶芽下段生长的最适浓度

C.某种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可能产生与对照组相似结果

D.同一组织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可能产生相同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