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____________、G1________________、G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基中需加入ATP,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还需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____________________,条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NA能够准确复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DNA分子的复制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__期。细胞中的细胞器_________和_______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分析DNA复制过程所需条件应是:ATP、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③过程必须遵循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的复制具有____的特点。
(6)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 4次,问:含14N的DNA分子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含15N的DNA分子的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
(7)已知原来DNA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含A 40个,则复制4次,在复制过程中将需要 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交替连接构成的。
(4)连接碱基对的⑦是__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为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配对; 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配对。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_________结构。
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图中A为糖类,则A是________,C是________,G是________。
(2)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F和H的关系是________。
(4)在D构成的长链中,与1分子A相连接的有________分子的B。
(5)生物的性状遗传主要通过H上的________(填图中字母,下同)传递给后代,实际上是通过________的排列顺序来传递遗传信息。
结合探索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肺炎双球菌属于____________(原核/真核)生物。
(2)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一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5)用被32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上清液、沉淀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