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贝是一类依附在浅海岩石上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小型动物。蛎鹬是一种捕食贝类的滨鸟。研究人员以三种帽贝为研究对象,将A、B、C三种帽贝分为两组,每组每种帽贝数量、大小等情况相同。一组保护在大型的铁丝笼中,蛎鹬无法捕食;另外一组没有铁丝笼的保护(两组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两年后,受保护组中A种帽贝数量大幅增加,而C种帽贝数量大幅减少。请回答:
(1)写出未受保护组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调查蛎鹬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法。
(3)帽贝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哪些去向?_______。
(4)受保护组中C种帽贝数量下降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某种海洋生物体内含有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A,毒素A能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为探究毒素A的毒性机制是如何对神经纤维或突触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并记录结果,请回答:
实验编组 | 对神经组织的处理 | 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测得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 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 |||
Ⅰ | 浸润在生理盐水中 | 5 min | 35 | 35 | ||
Ⅱ | 10 min | 35 | 35 | |||
Ⅲ | 15 min | 35 | 35 | |||
Ⅳ | ? | 5 min | 30 | 25 | ||
Ⅴ | 10 min | 20 | 10 | |||
Ⅵ | 15 min | 10 | -70 | |||
(1)表格中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I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产生35mV的电位差时,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细胞0.5ms后才能测到电位变化,传递延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各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电位差,推测毒素A的毒性机制可能是________。
(4)比较各组突触前、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从突触结构和功能上推测毒素A的毒性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的曲线表示某密闭大棚内植物一昼夜内吸收与释放CO2的情况。根据CO2吸收值是否大于零,将曲线分为N、M、L三段。SN、SM、SL分别表示相关曲线与0线之间的面积。请分析回答:
(1)M段曲线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该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积累最高的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保证大棚内植物正常生长,则一昼夜内SN、SM、SL需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昼夜内该大棚内植物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请据图分析该大棚内O2含量变化情况,并在答题卡坐标中绘制变化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一女子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其父亲患病,母亲和丈夫均正常,但丈夫的父母也患有该遗传病。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有关推断错误的是( )
A.这对夫妇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50%
B.该女子丈夫的弟弟患病的概率不小于50%
C.若该女子有一个正常的妹妹,则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若丈夫有一个患病的弟弟,则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
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产生一系列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能将病原体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
B.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
C.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分别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新冠肺炎痊愈者的记忆细胞参与二次免疫时,体内抗体含量快速上升
合理选择实验试剂和材料有利于提高生物实验的成功率,下列有关实验合理的是( )
A.用卡诺氏液固定经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洋葱根尖细胞的形态
B.用双缩脲试剂提取花生种子匀浆中的脂肪和蛋白质
C.用重铬酸钾溶液检验酒精的产生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D.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