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B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研究人员为研制S蛋白疫苗,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过程①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______,过程③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采用PCR技术获得大量的S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其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过程⑥得到的蛋白制备的疫苗比④效果更好,从细胞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4)利用S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

 

查看答案

为提高食用菌平菇菌种扩大培养的质量,实验人员采用了改良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青霉素50μg·mL-1),添加青霉素能显著增强此培养基抗杂菌的能力,请回答。

1)依物理性质划分,此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依用途划分,此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

2)为平菇菌种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配方中添加了青霉素,但也不能省略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步骤,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要倒置,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同时可减缓培养基中的_________

4)要证明青霉素的作用,还需制备的培养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控制果蝇的刚毛(W)和焦刚毛(w)、长翅(V)和残翅(v)、细眼(R)和粗眼(r)三对等位基因,已确定分别位于X、Ⅱ、Ⅲ号染色体上。而控制正常肢(B)和短肢(b)的一对等位基因,未确定在Ⅱ、Ⅲ号中哪一号染色体上。各种野生型(显性性状)均为纯合子。现有若干只野生型和各种变异类型(隐性性状)雌雄果蝇可供实验,请回答:

1)已确定在染色体上分布的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

2)用野生型雄果蝇与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交配,F2中出现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3)用某种野生型果蝇与相应变异类型杂交,F1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全为野生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要探究正常肢(B)和短肢(b)基因是在Ⅱ号染色体上还是在Ⅲ号染色体上,实验设计的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帽贝是一类依附在浅海岩石上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小型动物。蛎鹬是一种捕食贝类的滨鸟。研究人员以三种帽贝为研究对象,将ABC三种帽贝分为两组,每组每种帽贝数量、大小等情况相同。一组保护在大型的铁丝笼中,蛎鹬无法捕食;另外一组没有铁丝笼的保护(两组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两年后,受保护组中A种帽贝数量大幅增加,而C种帽贝数量大幅减少。请回答:

1)写出未受保护组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调查蛎鹬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法。

3)帽贝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哪些去向?_______

4)受保护组中C种帽贝数量下降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种海洋生物体内含有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A,毒素A能使神经、肌肉丧失兴奋性。为探究毒素A的毒性机制是如何对神经纤维或突触产生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并记录结果,请回答:

实验编组

对神经组织的处理

用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测得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mV

浸润在生理盐水中

5 min

35

35

10 min

35

35

15 min

35

35

5 min

30

25

10 min

20

10

15 min

10

-70

 

 

1)表格中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I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产生35mV的电位差时,膜内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突触后神经元细胞05ms后才能测到电位变化,传递延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各组突触前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电位差,推测毒素A的毒性机制可能是________

4)比较各组突触前、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从突触结构和功能上推测毒素A的毒性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