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表示某质粒载体,图2表示植物甲的抗旱基因,该基因两端分别包括EcoRⅠ、Ba...

下图表示某质粒载体,图2表示植物甲的抗旱基因,该基因两端分别包括EcoRⅠ、BamHⅠ在内的多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①从_______________中获取目的基因;②利用__________扩增目的基因。

2)若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分别用EcoRⅠ酶切,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处理后,两两连接对的产物有_________种类型。将上述连接产物导入无任何抗药性的宿主细胞中,再将这些宿主细胞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的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酶切时因选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大量培养抗旱新品种植物,将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完成后一般不直接导入农杆菌,而是先将其转入处于________的大肠杆菌中,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文库 PCR技术 3 载体--载体连接物(或质粒一质粒连接物) EcoR I和BamH I 感受态 获取大量重组质粒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 (2)将含有抗旱基因的DNA与该质粒表达载体分别用EcoRⅠ酶切,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处理后,两两连接的产物有3种,即含有耐旱基因的DNA与含有耐旱基因的DNA连接、质粒与质粒连接、含有耐旱基因的DNA与质粒连接。由图可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四环素抗性基因会被破坏,因此将上述连接产物导入无任何抗药性的宿主细胞后,将这些宿主细胞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的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载体-载体连接物(或质粒-质粒连接物)。酶切时应选用限制酶EcoRⅠ和BamHⅠ,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这样可以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表达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 (3)为大量培养抗旱新品种植物,将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完成后一般不直接导入农杆菌,而是先将其转入处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中,目的是为了获取大量重组质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已经被治理完毕,变成名副其实的森林。从1959年以来,陕西榆林就开始疯狂抵御风沙,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开发了很多有益于沙漠治理的项目。例如马云在支付宝上的蚂蚁种树与支付宝线下消费结合,不仅唤醒众人的环保意识,还为沙漠治理贡献了巨大的资金力量,让治理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请回答:

1)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填写两项),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

2)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了________

3)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即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______(至少回答2个)、群落演替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

4)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系统的某食物链(甲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3J/hm2·a),结果如下表。由表可以看出,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同时,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固定的能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00

105

75

715

844

55

438

 

 

 

查看答案

下图是特异性免疫发生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E表示不同细胞类型,甲、乙表示不同的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甲和物质乙在该过程中发挥某种活性,它们是___________,其中物质乙的作用是促进细胞________ ABCDE)的增殖分化。

3)细胞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4I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胰岛B成为靶细胞被攻击,由此推断该病的产生可能与细胞________ ABCDE)的活动有关。

 

查看答案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__尾

A. 4 000 B. 3 200 C. 1 600 D. 800

 

查看答案

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 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 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查看答案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图所示。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B. 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 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 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