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甲中A、B、C、D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模式图,图乙是该生物生殖发育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的数学模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D 的名称是_________,图甲中细胞A、C分别处于图乙_________段,秋水仙素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___________段。
(2)图乙中的时段________(填序号)DNA分子稳定性最低,适于进行诱发突变。科学家研究发现,在DNA的某两个相邻碱基对中间插入 一个碱基对,使得密码子顺序“…AUGCAUGUUAUU…”变成“…AUGCCAUGUUAU…”,得到的肽链就会彻底错位。再减去一个碱基对,则使密码子顺序中的“UGU”后面减去一个“U”,变成“…AUGCCAUGUAUU…”,结果合成的肽链只有两个氨基酸和原来的不一样。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A、B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A转录时以___________ 链为模版。若下图的a链中C和G的比例和为48%,则该DNA分子中A与C的和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若基因B发生的碱基对变化导致表达生成的蛋白质比正常的蛋白质少了前28个氨基酸,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栽桑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的蚕业生产链中,栽桑和养蚕密不可分。中科院最新研究发现,苦味受体基因GR66在家蚕食物选择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利用转基因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手段获得了其纯合突变体,在正常饲养条件下,GR66突变体的生长发育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其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蚕宝宝”开始出现“味盲”现象,除了桑叶以外,还爱吃苹果、梨、花生甚至面包等“零食”了,而对照组野生型“蚕宝宝”只吃桑叶或含有桑叶成分的人工饲料。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若家蚕野生型和味盲型由A、a基因控制,黑斑、赤斑由基因B、b控制。现有野生型赤斑雌蚕和味盲型黑斑雄蚕杂交,F1全为野生型黑斑。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题干信息分析,传统的蚕业生产链中 ,栽桑和养蚕密不可分的原因是______。正常情况下,雌蚕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含有2个Z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F1中野生型黑斑雌雄蚕自由交配进行探究。
①假设这两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有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他两种类型。(用线段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类型编号 | 甲 | 乙 | 丙 |
基因分布位置 |
|
|
_____________
②从F1野生型黑斑家蚕身体的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这些细胞中所有控制家蚕野生型和体色的显性基因都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后(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隐性基因及其他基因都不能被标记),发现有少部分细胞不含荧光标记点(不考虑突变),这些细胞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研究发现,F1中野生型黑斑雌雄个体交配所得F2中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现型 性别 | 野生型∶味盲型 | 黑斑∶赤斑 |
雄性 | 3∶1 | 1∶0 |
雌性 | 3∶1 | 1∶1 |
则两亲本家蚕中雌性家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野生型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若从F2中选取味盲型黑斑雄蚕和味盲型黑斑雌蚕,并让二者杂交,则子代味盲型赤斑∶味盲型黑斑=______________。
(3)研究表明,雌性家蚕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雄性家蚕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通常可形成数量不等的四种配子(两多两少),但是若这两对基因在这对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距很远,则可形成比例近似1:1:1:1的四种配子,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相似。现有基因型为GGHH和gghh的家蚕品系,两对基因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请以这些家蚕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验证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很远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研究工作者对某种农作物的黄化突变体与正常植株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黄化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随环境CO2浓度(μmol CO2·m-2·s-1)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叶绿素a/b |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 细胞间CO2浓度 |
突变体 | 9.30 | 0.32 | 239.07 |
正常植株 | 6.94 | 0.28 | 210.86 |
(1)若纵坐标表示氧气释放相对速率,环境CO2浓度为c时,正常植株对光能利用率是黄花突变体植株的____________倍。当CO2浓度大于c时,限制正常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两种植株植物幼苗在上述条件下置于同一密闭的容器中,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是_________,之后该密闭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3)空气中CO2浓度较低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达不到最大光合速率。农业生产中,常常把地块作成几个畦(指用土埂、沟或走道分隔成的作物种植小区),某地区夏季多为南风,作畦的走向应为南北走向,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依据是____________。
(4)当空气中CO2浓度为b点时,测得其他数据如上表,分析可知该植物的黄化突变可能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研究人员认为此时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5)农业生产上合理密植可提高光能、土壤中无机盐等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种植过密也可能造成减产。种植过密后,正常植株底层叶片有时也会发黄,其原因是__________。
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碘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请完成以下问题:
(1)为验证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兴趣小组通过检测产物进行了三组实验:淀粉溶液和缓冲液、淀粉溶液和未萌发的玉米提取液、淀粉溶液和萌发到某时段的玉米提取液,将三组实验在40℃条件下保温30min,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请评价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
(2)为探究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是新合成的,还是原先存在的酶被激活的结果,对萌发的玉米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如图曲线(已知氯霉素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比较Ⅰ、Ⅱ组实验结果,玉米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来源可能是______,请描述该实验的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以下两个家系都有相关患者,系谱图如图(已知Ⅰ3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个体Ⅱ13和个体Ⅲ15的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个体Ⅰ4
C.若个体Ⅱ12不是甲病的携带者,则个体Ⅱ11与个体Ⅱ12生出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若个体Ⅲ14除患乙病外还患甲病,则个体Ⅱ7与个体Ⅱ8再生一个男孩且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4
已知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由染色体上某个DNA片段缺失所致,在果蝇群体中不存在缺刻翅的雄性个体,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现用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蝇且雌雄比为2∶1。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决定缺刻翅性状的DNA片段的缺失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B.F1雌雄比为2∶1的原因是含缺失DNA片段染色体的雌配子致死
C.亲本缺刻翅红眼雌蝇的X染色体片段缺失部位含眼色基因
D.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