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由新型冠状病毒(单股+RNA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被成功遏制。习近平总...

由新型冠状病毒(单股+RNA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被成功遏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各国人民继续努力,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与T2噬菌体相比,新型冠状病毒中含有的特有碱基是__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该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构成。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中能识别被寄生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释放病毒的细胞是__________

3)上图表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新型冠状病毒的部分过程,主要体现了免疫系统具_______的功能。图中所示的免疫细胞中,细胞膜上只含有一种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尿嘧啶 皮肤和粘膜 效应T细胞 防卫 (细胞)甲 【解析】 人体免疫依靠的是我们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指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图中甲是B细胞,乙是浆细胞,丙是吞噬细胞。 (1)T2噬菌体是DNA病毒,而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所以前者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 (2)人体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人体细胞被寄生后成为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 (3)上图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处理抗原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B细胞(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情况下,环境中CO2浓度分别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350mol/mL时,甲植物CO2的固定速率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植物CO2的固定速率。若其它环境条件不变,要使甲植物经过一昼夜(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获得有机物的积累,则白天CO2浓度必须大于_________mol/mL

2)科研人员判断_____(填“甲”或“乙”)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理由是干早会导致____,使CO2供应不足,而乙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斑马群整齐地排列成一队使条纹融合在一起,让捕食者难以专注于某一个猎物而增加其发现单个猎物的难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   

A.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斑马群的发展

B.该斑马群属于同一种群,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

C.斑马群的密度越大,则捕食者捕食的成功率越低

D.斑马条纹属于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

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到一种新型抗生素( Ly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施用新型抗生素( Ly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B.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查看答案

用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后,将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等量注射)

抗体

免疫功能

胸腺中的淋巴细胞

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胸腺和骨髓中的淋巴细胞

正常

正常

生理盐水

 

 

A.大剂量 X 射线照射摘除胸腺的小鼠是为了杀死 T 细胞

B.表中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与淋巴细胞有关

C.甲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抗体的产生与骨髓中的淋巴细胞有关

D.乙组与丙组的结果表明胸腺中的淋巴细胞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查看答案

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不合理的是(   

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B.Na不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

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