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面有一种免疫抑制性跨膜蛋白质分子PD-1,该蛋白可阻止T细胞全力攻击“入侵者”,起到免疫刹车作用。科学家研制的PD-1抗体,可以解除免疫刹车作用,是治疗一些晚期癌症的有效药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多次变异累积可导致癌症,因此癌症可遗传
B.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PD-1抗体特异性结合PD-1后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等免疫过程
D.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黏连蛋白显著增加
关于细胞内生命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DNA分子转录可以形成多个合成多肽链的模板
B.一个核糖体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C.四分体时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
D.DNA分子可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Ⅰ、某地因疫情变化管控升级,对境外或国内疫情重点地区来的人员,一律实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2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检测”的管控措施,做到凡进必检、不漏一人、万无一失。
Ⅱ、中国率先开启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研究,据研究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康复病人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下图为某机构研制疫苗的部分过程。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对疫情重点地区输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需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标记的目的基因做探针,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选择性扩增S基因需要的前提条件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过程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表达载体导入到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基因在培养的动物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5)为了检验步骤④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蛋白与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葡萄糖异构酶(GI)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果糖,该酶广泛的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中,但有些微生物产生的GI热稳定性较低,目前科学家发现某嗜酸链霉菌菌种产生的GI热稳定性较高,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GI的最适温度一般在70~80℃,但是在利用从乳酸杆菌中分离提取的GI在适宜酸碱度和70~80℃条件下进行高果糖浆生产时,发现果糖的产生比例很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最早是依据pH值分段模式从土壤中分离嗜酸链霉菌,科学家通常选择从土壤中寻找目的菌株是因为土壤中微生物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纯净的嗜酸链霉菌菌落,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法进行纯化培养,接种过程中,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GI需用到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
(5)工业上一般采用固定化游离GI或产GI的微生物细胞的方法进行高果糖浆的生产,利用固定化酶的方法生产高果糖浆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在固定化细胞时,常选用_______________作为包埋细胞的载体。
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相对性状多等优点,是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翅型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类型,由A与a、H与h两对基因共同决定。其中A与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已知基因A不存在时,翅型表现为残翅,取翅型纯合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 亲本 | F1 | F2 |
正交 | 残翅?×小翅? | 全为长翅 | 长翅:小翅:残翅=9:3:4 |
反交 | 小翅?×残翅? | 长翅、小翅 | ? |
据上表分析判断,H与h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a、H与h两对基因_______________(“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果蝇的毛型基因(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眼型基因(正常眼R对粗糙眼r为显性)位于III号染色体上,正常眼刚毛雄果蝇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种,现有果蝇种群中有各种性状的雌、雄果蝇,若需要从现有果蝇群体中挑选出基因型为RrXbYB的个体,请设计杂交试验进行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一场历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请回答:
(1)研究者对草原上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进行调查实验发现,当雏蝗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能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蝗虫肠道细菌产生的愈创木酚等物质可使蝗虫群体保持群聚状态不分散,以此推测愈创木酚属于_______________信息。
(3)我国治蝗专家马世骏院士经多年的研究,采取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措施,降低蝗虫的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从而控制蝗虫的_______________,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