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
B.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降低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即为反馈调节
D.第二时相胰岛素的分泌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该过程有下丘脑参与
胃蛋白酶(pH>5.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只会消化外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白质,这归功于胃腔表面的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下图是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①和②表示“促进”或“抑制”,则①指的是促进作用,②指的是抑制作用
B.HCO3-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7.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
C.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该过程会消耗能量
D.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
某种细菌(Z)能依赖其细胞膜上的H+载体将胞内的H+排出,该过程需要消耗ATP。研究者得到该细菌H+载体结构改变的一种突变体(T),并比较了Z、T分别纯培养时细菌数量和培养液pH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菌群呈S型增长,培养约20小时后达到K值
B.T细菌可能是H+载体功能降低的一种突变体
C.Z细菌将胞内H+排到胞外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D.Z细菌生长的培养液最适pH一定小于4.0
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科研工作者发现了毒蛋白基因B和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D,两种基因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C.若F1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低于8×102μmol·m-2·s-1时,影响两种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02浓度
B.光照强度为10〜14×102μmol·m-2·s-1时,原种水稻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是C02供应不足引起的
C.PEPC酶所起的作用是增大气孔导度,提高水稻在强光下的光合速率
D.转基因水稻光饱和点比原种水稻大,更适合栽种在强光环境中
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是甲溶液
B.马铃薯比物种A更耐旱
C.物种A幼根的分生区细胞在甲浓度溶液中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D.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