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HIV主要侵染人的T细胞,可导致人体患艾滋病。用一种受体(CD4)修饰的人红细胞...

HIV主要侵染人的T细胞,可导致人体患艾滋病。用一种受体(CD4)修饰的人红细胞可作为HIV侵染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T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CD4

B.这种治疗机理是红细胞中有杀灭HIV的物质

C.艾滋病患者仍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D.HIV可利用T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进行细胞呼吸

 

A 【解析】 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A、根据题意中用一种受体(CD4)修饰的人红细胞可作为HIV侵染的“陷阱细胞”,可说明HIV侵染宿主细胞需要与细胞膜上的CD4识别,而HIV病毒主要侵染T淋巴细胞,所以可推测人体的T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CD4,A正确; B、由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HIV侵入该细胞内不能进行增殖,并不是红细胞中有杀灭HIV的物质,B错误; C、由于体液免疫中也有T淋巴细胞的参与,而艾滋病患者体内的T淋巴细胞含量很少,所以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也降低,C错误; D、HIV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T4噬菌体有野生型和甲、乙、丙三种突变型,甲、乙、丙独立感染大肠杆菌时均无法增殖。不同的突变型噬菌体成对组合同时感染大肠杆菌时,两种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可以共用;两个噬菌体的DNA会有类似真核生物有性生殖中遗传物质交叉互换的过程(如图)。实验发现,甲与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产生了子代噬菌体;甲与丙同时感染大肠杆菌大多数情况下不能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偶尔也会产生子代噬菌体。基于上述事实作出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甲、乙突变体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

B.甲、丙突变体产生的蛋白质不能相互弥补缺陷

C.甲、丙的相应突变基因是由不同基因突变而来

D.甲、丙突变体的DNA之间偶尔发生片段的交换

 

查看答案

人类眼皮肤白化病有两种类型,甲型是常染色体上单基因隐性突变性状,病因是控制黑色素合成的酪氨酸酶缺失;乙型涉及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病因是黑色素细胞膜上H+载体异常导致细胞中pH异常。下图是该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Ⅱ5为甲型患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号为甲型眼皮肤白化病患者

B.该家庭中的正常个体均为杂合子

C.7与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婚配,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9/16

D.乙型眼皮肤白化病的发生与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无关

 

查看答案

将遗传背景相同的大鼠幼崽随机分为2组,分别由负责任的母鼠(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和不负责任的母鼠(不善于舔舐和清洁幼崽)抚养。这两组幼鼠成年后的行为出现了明显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这两组差异的原因是大鼠体内有几个行为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但基因的碱基序列并没有改变。这种差异在后代中仍会保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个体的表型同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

B.动物成年前的个体经历也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性状

C.增加上述两种母鼠所生幼鼠的互换抚养实验可以增加说服力

D.母鼠的抚养行为可通过影响DNA的复制影响子鼠的表现

 

查看答案

物质甲、乙通过反应①、②相互转化的反应如图所示,α、β、γ所示位置的磷酸基团分别记为PαPβP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反应②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B.反应②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内膜上

C.通过PCR反应扩增DNA时,甲物质可为反应提供能量

D.32P标记Pα的甲作为RNA合成的原料,可使RNA分子被标记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①~⑥表示细胞内相关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③和⑥直接相连有利于细胞中能量的供应与利用

B.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有①③④⑤⑥⑦,其中膜面积最大的是③

C.若该细胞分裂旺盛,则破坏结构⑤会导致其子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D.结构②⑦均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的功能,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结构②较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