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 )

A.ATP中远离A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C 【解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有ATP的水解和合成。 A、由于是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形成ADP,正确; B、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正确; C、由于题干中没有说明ATP供能的过程,所以不能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错误; D、ATP含量变化不大和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正确。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某哺乳动物的两种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Q溶液中,测定不同情况下吸收Q的速率,结果如表所示:

细胞类型

未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通入空气组的吸收速率

胚胎干细胞

3 mmol/min

5 mmol/min

成熟红细胞

3 mmol/min

3 mmol/min

 

由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两种细胞吸收Q均取决于浓度差

B.两种细胞吸收Q均不需转运蛋白的参与

C.胚胎干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成熟红细胞吸收Q的方式为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

如图为生物界常见的四种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种细胞可能来自同一生物,但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相同

B. a、b、c三种细胞不能合成有机物,而d细胞能合成有机物

C. 能够发生渗透作用的细胞只有d细胞

D.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区分c细胞和d细胞是否为原核细胞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病毒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

B. 组成淀粉、核酸、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

C. 生物体活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高,代谢越强,反之,抗(逆)性越强

D. 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态工程是对___________进行修复重建,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2)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行“_________”的原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实行生态工程,很多时候还需要考虑人文关怀、贫困地区的收入等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这遵循的是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

(4)在保护濒危植物方面,运用了很多技术,比如微型繁殖运用的是__________技术,其原理是_______

(5)在处理城市生态系统垃圾时,采用了生物治理法,分解者处理垃圾的相关目的基因从分解者体内用________酶切割下来,再与_________相连导入受体菌。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红细胞中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的______功能。

(2)甲装置用于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叫____,是根据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3)甲装置中,B是血红蛋白溶液,则A是____乙装置中,C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用乙装置分离血红蛋白时,待_____________时,用试管收集流出液,每5mL收集一管,连续收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