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以βA表示)经Mst I限制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 1...

已知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βA表示)Mst I限制酶切割后可得到长度为115kbo2kb的两个片段(其中02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异常的β珠蛋白基因(βS表示)由于突变恰好在Mst I限制酶切割点上,因而失去了该酶切位点,经Mst I限制酶处理后只能形成一个1.35kbDNA片段,如图l;现用Mst I限制酶对编号为123的三份样品进行处理,并进行DNA电泳,结果如图2,则123号样品的基因型分别是(βAβS表示相关的基因)

A.βSβSβAβSβAβA B.βAβAβAβSβSβS

C.βAβSβSβSβAβA D.βAβSβAβAβSβS

 

A 【解析】 电泳是指带点粒子在电场中向与自身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的现象。不同的带点颗粒在同一电厂中涌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可将不同的DNA片段分开。 BD、因为0.2kb的片段通常无法检测到,所以βA只有一条带,由于其分子量相对小,跑得快,电泳带在下面,可知3号样品为βAβA,BD错误; C、同理,1号样品为βSβS,C错误; A、2号样品为两条带,说明既有βA,又有βS,A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基因工程利用某目的基因(图甲)Pl噬菌体载体(图乙)构建重组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是BglⅡEcoRⅠSau3A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构建重组DNA时,可用BglⅡ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l噬菌体载体

B.构建重组DNA时,可用EcoRⅠSau3A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l噬菌体载体

C.图乙中的Pl噬菌体载体只用EcoRⅠ切割后,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EcoR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l噬菌体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只能产生一种重组DNA

 

查看答案

下图供体DNA中含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的分裂,图示利用该基因制备新型单克隆抗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经酶A处理后(I)与质粒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B.II是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C.Ⅲ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D.该过程涉及转基因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查看答案

下表为几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和切割的位点。如图,已知某DNA在目的基因的两端1234四处有BamHⅠEcoRⅠPstⅠ的酶切位点。现用BamHⅠEcoRⅠ两种酶同时切割该DNA片段(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防止酶切后单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自身连接成环状的是

A.1BamHⅠ2EcoRⅠ3BamHⅠ4PstⅠ

B.1EcoRⅠ2BamHⅠ3BamHⅠ4PstⅠ

C.1PstⅠ2EcoRⅠ3EcoRⅠ4BamHⅠ

D.1BamHⅠ2EcoRⅠ3PstⅠ4EcoRⅠ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四种不同质粒的示意图,其中ori为复制必需的序列,am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为四环素抗性基因,箭头表示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若要得到一个能在四环素培养基上生长而不能在氨苄青霉素培养基上生长的含重组DNA的细胞,应选用的质粒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DNA分子必须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才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性末端

B.当限制酶在它识别的序列的中心轴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

C.DNA连接酶、解旋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都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

D.相同的黏性末端间能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相连接,但这个过程必须是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