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的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新鲜的羊血细胞作实验材料,“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恩格尔曼使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证实了光合作用的发生场所是叶绿体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材料不需要染色
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不选用已开放豌豆花的花药作实验材料
以下涉及酵母菌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B.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活动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这样的实验属于对照实验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只能利用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酵母菌可用于酿制葡萄酒,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及CO2,同时合成少量的ATP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转录时DNA上会结合RNA聚合酶
B.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功能
C.糖原、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相同
D.脱氧核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相同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2)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
(3)哺乳动物核移植可分为_____和_____。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酚醛树脂、炼油、焦碳、染料等的生产中,并成为这些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水溶液中的苯酚可被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含酚废水可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微生物作为废水处理中活性污泥的主体,是有毒物质分解转化的主要执行者。回答下列问题:
(1)欲选出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应从__________中取样,接着在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选择培养,以增大高效分解苯酚菌的浓度。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应采用__________法。
(2)某同学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高效分解苯酚的菌株进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
(3)在4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稀释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45、108、114和120,因此可得出1mL菌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个。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为了区分活菌和死菌可采用台盼蓝染色,对活菌计数时应选择视野中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计数。
(4)微生物对苯酚的降解是在酶的参与下完成的,该酶经分离纯化,可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纯度鉴定,该方法可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蛋白分子的大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
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 亲本组合 |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 结实率 |
① | ♀DD×♂dd | 16/158 | 10% |
② | ♀dd×♂DD | 77/154 | 50% |
③ | ♀DD×♂DD | 71/141 | 50% |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结果表明无差异,则说明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__。
(4)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作为标准对照,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