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在鸡中,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 C 存在, 基因型 cc 的个体均为白色。已知鸡的芦花斑纹由 Z 染色体上的基因 B 控制,一只基因型为 ccZbW 的白 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如果子代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后代表现型不会出现的是( )
A.后代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 1∶1 B.芦花鸡中公鸡和母鸡之比为 1∶1
C.公鸡中芦花和白羽之比为 3∶1 D.母鸡中芦花、非芦花、白羽之比为 3∶3∶2
果蝇和鸡的性别决定方式都为性染色体决定,具体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性别决定类型 | 相对性状及基因所在位置 |
果蝇 | XY 型:XX(♀)、XY(♂) | 红眼(W)、白眼(w),X 染色体上 |
鸡 | ZW 型:ZZ(♂)、ZW(♀) | 芦花(B)、非芦花(b),Z 染色体上 |
A.红眼雌果蝇的父本一定也是红眼性状
B.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均为白眼,雄果蝇均为红眼
C.芦花母鸡的父本一定也是芦花性状
D.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子代中公鸡均为非芦花,母鸡均为芦花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子代(数量足够多)的各种性状分离比情况, 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子代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 和 BB 纯合致死现象
B.若子代出现 9∶7 的性状分离比,则该个体测交后出现 1∶3 的性状分离比
C.若子代出现 15∶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只要存在显性基因的个体就表现为同一性状
D.若子代出现 1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该个体测交后出现 2∶1∶1 的性状分离比
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A.6~14厘米 B.6~16厘米 C.8~14厘米 D.8~16厘米
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且不考虑交 叉互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对基因中任意两对的遗传均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减数分裂可产生 8 种配子
C.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D.基因型为 AaBbDd 的个体测交后代会出现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3∶3∶1∶1
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的花生杂交,且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F1 全是紫种皮、厚壳花 生。F1 自交,F2 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有 3966 株。由此可知,F2 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 )
A.1322 株 B.1983 株 C.3966 株 D.7932 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