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新冠型肺炎是一种单链RNA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COVID19感染宿主...

新冠型肺炎是一种单链RNA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COVID19感染宿主细胞并繁殖的原理如图所示(①~⑦示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COVID19侵染宿主细胞的①-⑦过程中,④和⑥过程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

2.据图和已有知识,下列关于COVID19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COVID19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宿主细胞

B.RNA聚合酶催化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C.⑤过程需要宿主细胞内4种游离的核苷酸

D.COVID19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

3.COVID19从感染宿主细胞到子代病毒的排出,体现宿主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溶酶体中的酶水解病毒衣壳蛋白质 B.中心体协助病毒RNA的移动

C.细胞核控制病毒RNA聚合酶的合成 D.高尔基体加工分泌子代病毒颗粒

4.COVID19寄生在宿主细胞,先要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内B淋巴细胞受到COVID19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中,该B淋巴细胞会发生_________

A.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接受巨噬细胞发出的信息

C.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                D.抑制病毒的繁殖

5.20202月初,有媒体报道双黄连对COVID19有抑制作用后,引起了市场上对于双黄连制品的抢购热潮,人民日报紧急发文,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人们要理性看待新闻,据图中信息,你认为理想的抗COVID19药物应是________

A.各类抗菌素 B.干扰或阻止新冠病毒RNA的复制

C.抗艾滋病毒药物 D.抑制新冠病毒衣壳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1.RNA合成、组装 2.D 3.AD 4. 非特异 ABC 5.BD 【解析】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如果前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题图分析,图中①RNA释放过程;②表示RNA复制;③表示翻译过程;④RNA复制;⑤为病毒蛋白的合成;⑥为病毒组装过程;⑦为病毒释放过程。 1.1.④为合成病毒的+RNA过程;⑥为病毒的组装过程。 2.2. A、图中显示COVID19胞吞方式进入宿主细胞,A错误; B、RNA聚合酶催化病毒的转录过程,B错误; C、⑤过程为通过翻译合成病毒蛋白质的过程,因此需要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C错误; D、由图可知COVID19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D正确。 故选D。 3.A、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因此溶酶体中的酶能水解病毒衣壳蛋白质,A正确; B、中心体为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因此,不能协助病毒RNA的移动,B错误; C、图中显示,病毒RNA能控制病毒RNA聚合酶的合成,C错误; D、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而子代病毒的释放过程依靠胞吐方式完成,因此可知推测高尔基体参与加工分泌子代病毒颗粒,D正确。 故选AD。 4.病毒侵入机体必须先要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体内B淋巴细胞受到COVID19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A、在B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的现象,A正确; B、一般来讲,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由巨噬细胞的处理并将其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开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 C、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的过程是所有活细胞中都要进行的过程,B淋巴细胞也不例外,C正确; D、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不能抑制病毒的繁殖,只有浆细胞分泌抗体之后,抗体能发挥抑制病毒增殖的功能,D错误。 故选ABC。 5.5.A、各类抗菌素即为各种抗体,抗体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这些抗体未必能针对该病毒,A错误; B、干扰或阻止新冠病毒RNA的复制的药物能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B正确; C、抗艾滋病毒药物是针对艾滋病病毒的,因为抗原的特异性,故抗艾滋病的药物未必有效,C错误; D、若某药物能抑制新冠病毒衣壳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则病毒的抗原特性无法暴露,则不能导致机体过强的免疫反应,从而减缓病情,D正确。 故选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杨树为雌雄异株的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38,下图中ab是某杨树细胞中的一对常染色体、cd分别为XY染色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杨树进行人工杂交的步骤为_________,若要测定杨树的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已知常见的杨树无抗寒的特性,现有一株抗寒的雄性植株,只考虑图中的abcd四条染色体,欲判断抗寒性状的出现是以下哪种情况,

①ab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②X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③Y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来判断突变基因的位置:实验设计思路:可以选用抗寒雄株与不抗寒雌株进行杂交,_________若子代杨树无论雌雄都出现___________,则抗寒性状的出现是ab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若子代杨树出现抗寒雌株:不抗寒雄株=11_________则抗寒性状的出现是________染色体上的一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若子代杨树出现抗寒雄株:不抗寒雌株=11,则抗寒性状的出现是______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导致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为探究不同遮光强度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生理代谢特征的影响。分别设置轻度遮光(S1,单层遮光,光合有效辐射减弱20)、中度遮光(S2,双层遮光,光合有效辐射减弱40)和重度遮光(S3,三层遮光,光合有效辐射减弱60)三个实验组,并以全光照为对照(CK),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遮光强度对小麦光合特性参数的影响

处理

气孔导度umol.m-2-.s-1

光合速率u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L. -1. L. -1

叶绿素amg.g-1

叶绿素b mg.g-1

叶绿素a/b

CK

0.23

7.46

536.21

1.03

2.63

|0.39

S1

0.21

6.82

501 .48

1.01

2.34

|0.43

S2

0.17

6.03

463.02

0.86

2.10

0.41

S3

0.12

5.12

421.71

0.57

1.75

0.33

 

1)影响小麦光合作用的环境因子,除了光照条件外,还有_________(答出2)以及水分、矿质营养等,除表格中涉及的因素外,影响小麦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还有_______

2)若已知遮光强度对其它色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则相对于CK,将S3的小麦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后,上面第_____条色素带变窄的程度更大,为____色。

3)综合表格数据,随遮光强度增加小麦的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小麦生长除了受到光照强度影响外,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新疆昼夜温差大,小麦产量较高的原因是白天温度较高,小麦进行光合作用较强,夜晚温度较低,_________较弱,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四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流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甲: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乙: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丙: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获得腐乳

丁:剪碎动物组织胰蛋白酶处理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A.甲组在发酵时打开排气口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

B.乙组形成的愈伤组织加上人工种皮可以制成人工种子

C.丙组所加卤汤中酒精的含量为20%左右适宜

D.丁组由原代培养到传代培养时还需用胰蛋白酶处理

 

查看答案

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使海水、湖水中富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称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科学家研制出生态浮床以进行缓解,如下图所示,以下关于生态浮床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B.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减少水体污染现象

C.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能使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D.生态浮床上的植物上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根部位于水中可以吸收氮磷等物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层的原理

 

查看答案

某种植物的E基因决定花粉的可育程度,F基因决定植株是否存活。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病基因导入EEFF植株的受精卵,获得改造后的EeFFEEFf两种植株(ef分别指抗病基因插入EF基因)e基因会使花粉的育性减少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EF基因的角度分析,插入抗病基因,引起其发生基因突变

B.♂EeFF×♀EEFF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中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

C.选择EeFFEEFf进行杂交,再让F1中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若两对基因的遗传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F2中抗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16

D.EeFFEEFf进行杂交,让F1中基因型为EeFf的植株自交,其F2抗病植株中,若同一植株所产生的花粉育性都相同,则这些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