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曲线作为实验对照

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的顶点上移

 

D 【解析】 由题意和曲线分析可知,曲线Ⅰ为对照组,曲线Ⅱ为实验组,同一温度下,曲线Ⅱ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比曲线Ⅰ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低,表明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两曲线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改变,表明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从曲线无法推知底物溶液的pH改变对曲线Ⅱ的顶点的影响,若是在最适pH的基础上升高底物溶液的PH,则曲线Ⅱ的顶点反而下移。 加化合物X与不加化合物X的酶促反应速率最高点对应温度相同,所以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A正确; 曲线Ⅰ是对照组,通过对照更具说服力,B正确; 曲线Ⅰ和曲线Ⅱ的变化趋势相同,曲线Ⅱ的酶促反应比曲线Ⅰ慢,但加入X物质的酶仍能催化反应,所以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C正确; 图示只给了酶促反应和温度的关系,没说明该反应在什么pH下进行,因此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可能上移,可能下移,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   

A.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物质A比正常细胞少

B.a的运输方式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若是胰岛B细胞膜,则胰岛素以d方式分泌

D.若是线粒体膜,则bc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结合此图,正确的表述是( )。

A.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B.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

C.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查看答案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

A.记忆B细胞内有丰富的髙尔基体,有利于抗体的分泌

B.神经细胞有丰富的突起,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C.红细胞中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有利于氧气的运输

D.精子尾部含丰富的线粒体,有利于精子的运动

 

查看答案

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电离辐射侵袭生物体分子后会形成自由基,进而损害蛋白质、DNA以及细胞膜等。下列有关细胞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B.DNA是人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C , H ,O ,N ,P五种化学元素组成

C.磷脂是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D.内质网与蛋白质、核糖核酸和脂质的合成有关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与试剂:菌种、现制的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 mm×2 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10 mL肉汤培养液(或马铃薯培养液),分别标记123等。

②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10 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N0),做好记录。

③将各试管放入冰箱中培养7天。

④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实验记录及计算结果如下表:(单位:个)

天数

1

2

3

4

5

6

7

观察值

 

 

 

 

 

M6

 

计算值

 

 

 

 

 

N6

 

 

实验探讨:

1)实验步骤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时,取适量培养液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3)观察值是血球计数板上若干方格内的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对于压在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如果计数时,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 mm,第6天吸取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进行计数时观察值为M6,请推导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N6约为______个。

4)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