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同学制作了有M、m和N、n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模型,用A、a和B、b表示染色体...

某同学制作了有MmNn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模型,用AaBb表示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其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同学以此表示精巢中的细胞并对分裂情况作出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正常情况下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可为AABB

B.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含有MMmmNNnn8条染色体

C.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复制、联会、着丝粒分裂等变化

D.mN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 【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正常情况下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可为AAaaBBbb,A错误; B、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B正确; C、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复制、联会等变化,但没有发生着丝粒分裂,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C错误; D、m和N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交叉互换不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人员从癌细胞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调节因子(设为M),为了研究它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把DNA双链拆开,将模板链与RNA聚合酶加入管中一段时间,随后加入相关原料,原料中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用32P标记,适宜条件下培育一段时间,再随后加入物质H(能与RNA聚合酶连接在一起),最后再加入调节因子M,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因变量是形成的放射性产物量

B.该实验研究的是DNA的复制过程

C.加入H后没有新的mRNA合成

D.调节因子M能解除H对转录的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

现有纯种红色公牛(aa)和褐色母牛(AA)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雄性为褐色,雌性为红色。子代红色母牛和褐色公牛交配产生若干F2代,性状及比例如下:

红色公牛1:褐色公牛3:红色母牛3:褐色母牛1,下对这一遗传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F2的基因型只有三种

B.雌性中杂合子为红色,雄性中杂合子为褐色。

C.亲代到F1的交叉遗传可知,红色公牛与褐色母牛的基因型分别是XAYXaXa

D.雌雄表现出的差异表明,基因不是决定性状的唯一因素

 

查看答案

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其翅向两侧展开45°。①用这种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F1出现50%野生型、50%突变型;②突变型与突变型交配,子代分离为1/3野生型,2/3突变型。下列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该突变类型为隐性突变

B.相对封闭环境中,杂交②后代连续多代自由交配,突变基因频率越来越大

C.假设把杂交①的正常后代全部去掉,剩下的雌雄自由交配,则再得后代中有3/4的突变果蝇

D.假设杂交②后代有540只,引入540只正常果蝇,则这一群体雌雄自由交配后代约1/36死掉

 

查看答案

在某些植物中,红色素是由无色前体在酶的催化下合成的,紫色素是红色素分子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加上一个—OH形成的。在某双亲均为紫色的植株杂交中,所得F1代中有81株紫色,27株红色,36株白色个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如白色与白色植物杂交,子代全是白色

B.如红色与红色植物杂交,子代全是红色

C.由于紫色素是在红色素基础上形成的,所以紫色植物是杂合体

D.如纯合红色与纯合紫色植物杂交,子代红色:紫色=11

 

查看答案

小猎犬的黑色毛皮和红色毛皮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甚因C存在时表现纯黑色或纯红色,cc时表现黑白或红白的花斑。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用纯黑雄犬同纯红色雌犬交配,一窝生6条幼犬:2条纯黑,2条纯红, 1条黑白,1条红白。关于相关小猎犬基因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亲本纯黑雄犬BbCC B.子代纯黑的基因型BbCc

C.子代纯红的基因型bbCc D.子代红白的基因型bbcc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