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把沼泽地...

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C.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3个易错点   (1)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体现生物多样性)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大量引进外来物种都可能改变当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进而对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破坏,A、B项错误;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属于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项正确;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会造成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停止生长后仍然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时细胞周期可能变短

C.癌症是细胞DNA损伤的结果,能导致细胞凋亡

D.通常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更有利于维持生存

 

查看答案

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为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位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________。使用这两种酶进行酶切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也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

(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荧光,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过程。

(3)为了获得含有甲的牛,该团队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将能够产生绿色荧光细胞的_____________移入牛的____________中、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

(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___________(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

 

查看答案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BDP)是淀粉与可降解聚酯的共混物,废弃物适合堆肥或墳埋等处理方式,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可持续替代以石油为原料的传统塑料,从而避免白色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从填埋BDP的土壤中分离BDP分解菌的步骤是先从土壤取样并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为期5天的_____________培养,以增加该菌的浓度;再将样品进行____________后,涂布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进一步分离纯化该菌。

2)当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后,经稀碘液处理,培养平板上会出现以BDP分解菌为中心的____________。提纯淀粉酶可以采用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蛋白质,所用凝胶的化学本质大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淀粉酶适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固定化。某同学选用海藻酸钠作载体制备固定化BDP分解菌,制得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其茎秆高度由基因(A/a)控制,叶型由基因(B/b)控制。现选取亲本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据此分析回答:

1)高杆杂交,后代出现高杆和矮杆的现象称为________F1中高杆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若控制叶型的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图示杂交所得F1b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

3)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实验,证明控制叶型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调查发现,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子代,而煌虫趋水喜洼,干旱时大量蝗虫就会由干旱地区成群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引起蝗灾,造成农产品大量被破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2)蝗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消费者。为预防蝗灾,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蛹)的种群密度。

3)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些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煌灾发生的概率,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