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基因工程中最常用运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请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

基因工程中最常用运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请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的剪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它切割DNA分子后产生的片段,其末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体外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3)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作为运载体。

4)基因工程中用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保证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酶 粘性末端 平末端 PCR 噬菌体 动植物病毒 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 【解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1)限制酶被称为基因的“剪刀”,它能将双链DNA分子进行切割,不同的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不同,切割后产生末端也不同,一般有黏性末端(有碱基暴露)和平末端(无暴露碱基)两种类型。 (2)若要在体外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常采用PCR技术,又叫多聚酶链式反应。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其中质粒最常用。 (4)由于原核细胞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因此,原核细胞经常被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5)为保证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能够表达,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应含有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除外还有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磷超标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缓富营养化,某研究小组欲从排污口淤泥中筛选具备高效除磷能力的聚磷菌,并对其进行固定化,检测其对含磷废水的净化能力。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富集培养基:蛋白胨10g,葡萄糖10gNaCl 10gK2HPO410g,蒸馏水1000mlpH70

1)将淤泥样品加入富集培养基,培养至浑浊,转接入新的富集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浑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磷浓度过高对菌株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为获得对高磷环境耐受能力较强的菌株,该小组对上述菌液进行驯化:逐步_____________富集培养基中K2HPO4的浓度,接种培养12h。当K2HPO4提升到某浓度时,培养后的培养液澄清,几乎无微生物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__________________(填略小于或略大于)该浓度的培养液,经接种培养,转接于平板上,获得单菌落,即为对高磷环境耐受能力较强的菌株。

3)聚磷菌中含有典型的PHB颗粒和异染颗粒,在MOPS培养基上可呈现为蓝色菌落,从培养基的功能分析,MOPS培养基为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研究发现聚磷菌包含多种不同微生物,该小组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对平板上的蓝色菌落进行菌种进一步鉴定。

4)为提高除磷效果、降低成本,该小组可采用包埋法对聚磷菌固定化处理,请列举两种常用的包埋材料__________________

5)在探究固定化聚磷菌除磷效果的实验中,该小组发现空白凝胶珠(对照组)也可使样品中磷含量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受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AaBbCc……),当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三种不同的纯种白花,其中白花1为隐性纯合子。为确定控制花色的基因对数,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合一:白花白花3    后代(F1)表现型:红花

杂交组合二:F1红花×白花1    后代表现型:红花:白花=17

杂交组合三:F1红花×白花2    后代表现型:红花:白花=11

杂交组合四:F1红花×白花3    后代表现型:红花:白花=13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以上杂交实验的分析可知,该种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的遗传学定律有_________;其花色至少受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按照等位基因最少的情况,满足条件的白花3的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花色的基因为4对,研究者用纯合红花与白花1进行杂交获得F1,并对F1进行测交:

若测交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4对基因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测交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又叫破坏草,繁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极强,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沿河两岸分布的紫茎泽兰种群密度时宜选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

2)为探究紫茎泽兰与玉米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研究者选取根系长势基本一致的玉米和紫茎泽兰若干株进行实验,实验设计思路如下:

取三组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装置,编号为甲、乙、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能有效防治紫茎泽兰的繁殖,该区域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将下降。利用旋皮天牛(一种昆虫)在紫茎泽兰的根茎部钻孔取食造成紫茎泽兰因机械损伤而全株死亡,该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二者在坐骨神经内的分布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序也不同。为探究某局部麻醉药X的麻醉顺序,科学家以一只脑已被损毁的脊蛙为实验材料,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刺激蛙的右后肢中趾,右后肢收缩。

暴露右后肢的坐骨神经,并滴加麻醉剂X,以1min为间隔电刺激蛙的右后肢中趾,开始时右后肢收缩,3min后不再收缩。

继续电刺激蛙的右侧脊髓(间隔1min刺激),右后肢收缩,2min后不再收缩。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说明该脊蛙仍具有完成屈腿反射的完整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坐骨神经中的_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

3)该麻醉剂X的说明书中写道:该药品能使细胞膜保持稳定,从而阻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恢复。由此推测,使用该麻醉剂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受到影响。

4)为避免痛觉的产生,局部麻醉药应暂时阻断______________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上兴奋的传导,使兴奋无法到达__________产生痛觉。

 

查看答案

某小组以生长期大豆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光合速率以及光合产物向豆荚(果实)分配的规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豆荚,AB表示叶片。将生长一致的大豆植株分为三组,进行以下处理(环境条件均适宜):

第一组:选取B处叶片(成熟叶),透明塑料袋扎紧,袋内充入一定量14CO2饲喂叶片,一段时间后,检测各处豆荚的放射性强度占比。

第二组:选取A处叶片(幼叶),重复第一组操作。

第三组:去掉所有豆荚,保留叶片(叶片未损伤),测定B处叶片光合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放射性的有机物首先出现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部位),同位素标记法可以用于追踪物质的__________规律。

2)第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说明B处叶片光合产物向豆荚分配的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豆荚标号

放射性强度占比(%

25%

46%

27%

0

 

3)第二组各处豆荚均未检测到放射性,原因可能是幼叶叶肉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光合能力较弱,几乎没有产物输出。说明光合产物是否输出与叶片的发育程度和供应能力有关。

4)与保留豆荚相比,第三组实验中B处叶片光合速率下降,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