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或名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人的身高与体重不属于相对性状
C.性状分离是指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不同表现型个体的现象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在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 )
A.孟德尔 B.萨顿 C.摩尔根 D.达尔文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酶的最适用量,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取8支试管编号1~8,分别加入30 mL苹果泥,向各试管加入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各5mL,反应10min后,过滤并记录果汁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果胶酶溶液浓度(mmol/ml)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果汁体积(mL) | 20.6 | 21.2 | 21.8 | 22.4 | 23 | 23.4 | 23.4 | 23.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果胶酶可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壁间层,从而提高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实验中我们要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在本实验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2项即可)。
(3)某同学阅读该果胶酶使用说明得知其最适温度范围为40-50℃,该兴趣小组想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请你为其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课题研究小组以吊兰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单侧光照及一定浓度的Ca2+、La2+对吊兰根生长的影响,相关处理后测定了吊兰根的弯曲度及IAA的浓度,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处理 | 结果 | ||||
弯曲度 | IAA浓度(mg·g-3FW) | |||||
光 | Ca2+ | La2+ | 向光侧 | 背光侧 | ||
1 | - | - | - | 0 | 299.5 | 300.2 |
2 | + | - | - | 71.3 | 178.6 | 416.3 |
3 | + | + | - | 82.4 | 143.3 | 444.4 |
4 | + | - | + | 0 | 296.6 | 296.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部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方式运输,生长素在图中A、B点间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______(填“A到B”或“B到A”)。
(2)结合第2组实验结果,说明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分析,单侧光___________(填 “影响”或“不影响”)吊兰根部IAA的合成和分解,Ca2+和La2+对IAA的横向运输作用相反,表现为__________作用。
(4)对比第2组和第4组实验结果可知,La2+抑制了IAA的运输,你认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下列是某兴趣小组从处理工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酚类降解菌株的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富集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等物质,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富集培养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苯酚与FeCl3显紫色制成鉴别培养基,将筛选得到的菌株采用___________法接种到该培养基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得到如左下图所示结果,你认为,菌株____降解酚类物质能力最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 Ⅰ | Ⅱ | Ⅲ |
稀释度103倍 | 5 | 6 | 3 |
稀释度102倍 | 43 | 39 | 35 |
稀释度101倍 | 418 | 511 | 389 |
(3)为测定活性污泥中酚类降解菌的数量,取10 g活性污泥,配制成100mL样液于锥形瓶内,充分摇匀,而后再进行系列稀释操作,得到101、102、103倍的稀释液,并依次分别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对各稀释度涂布的三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如上表)。则每克活性污泥中酚类降解菌的数量为____个。
近年来,“稻虾互作”的养殖项目如火如荼,“稻虾共作”中的小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摄食害虫和杂草,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
项目 | 物种丰富度 | 昆虫密度(只/m2) | 杂草密度(株/m2) | ||||
千金子 | 稗草 | 莎草 | 通泉草 | 空心莲子草 | |||
常规区 | 35 | 72.1 | 13.1 | 7.6 | 5.2 | 6.9 | 8.2 |
稻虾共作区 | 22 | 43.3 | 3.8 | 2.1 | 4.8 | 2.0 | 3.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采用________(填调查方法)调查杂草的种群密度,而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小龙虾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由于标志容易脱落和损毁,所以调查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在调查中发现,小龙虾喜欢以幼嫩的千金子为食,从而改变了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所谓年龄组成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稻虾共作”实现水稻、龙虾增产增收原因
①从表中数据可知,与常规区比较,“稻虾共作”区可________杂草和害虫种群密度,从而减少杂草与水稻的竞争和害虫的危害。
②在“稻虾共作”区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该系统小龙虾产生的粪便,被稻田中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盐,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营养,从而减少__________的使用。
③龙虾四处爬动、挖洞有助于水稻根部细胞的__________,提供更多的能量,促进营养离子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