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白色念珠菌是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粘膜中的真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菌丝大量...

白色念珠菌是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粘膜中的真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菌丝大量生 长,侵入细胞引起疾病。V 蛋白具有 ATP 酶活性,对菌丝形成有重要作用。为研究药物 D(一种 ATP 酶抑 制剂)的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白色念珠菌与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白色念珠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ATP 分子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V 蛋白将 ATP 水解为 ADP 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断裂,产生无机磷。

2)为研究不同浓度药物 D V 蛋白的作用,科研人员将 V 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实验组加入用 DMSO 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 D 溶液,室温孵育 10 min 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 ATP 溶液,室温反应 30 min。再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孔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定量分析反应体系的绿色深浅,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①本实验中测定的绿色深浅,可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的量,从而得到 V 蛋白活性。

②本实验以对照组数据作为 V 蛋白活性相对值 1,对照组的处理是将 V 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加入______________溶液,室温孵育 10 min,向反应体系中加入 ATP 溶液,室温反应 30 min

③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A-P~P~P 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 ATP水解 将V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加入等量DMSO溶液 药物D能抑制V蛋白的活性,且随药物D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解析】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合成ATP所需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3题图曲线随药物D浓度增加,V蛋白活性相对值越来越低,说明药物D能抑制V蛋白的活性。 (1)白色念珠菌是真核生物,与大肠杆菌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白色念珠菌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TP分子的结构简式A-P~P~P,若此分子右侧两个“~”同时水解释放出两分子磷酸后,其余部分A-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作为RNA分子的原料之一。ATP水解成ADP时,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生无机磷和ADP ,同时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于蛋白质合成等耗能的生命活动。 (2)V蛋白将ATP水解为ADP时,储存在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同时产生无机磷。 ①由于雀绿试剂可与无机磷反应呈现绿色,而ATP水解为ADP产生无机磷,因此本实验中通过测定的绿色深浅,可反映出ATP水解的量,从而得到V蛋白活性。 ②根据题干中对实验组处理“V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实验组加入用DMSO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D溶液,室温孵育10min之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ATP溶液,室温反应30min”,根据根据实验目的并依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确定对照组的处理应是将V蛋白与反应缓冲液混合,加入等量DMSO溶液,室温孵育10min,向反应体系中加入ATP溶液,室温反应30min。 ③通过对曲线分析可知,实验结果说明药物D能抑制V蛋白的活性,且随药物D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

(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__________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__。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3)进化过程中,当地无患子科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和蝽蟓均得以生存繁衍,这是物种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用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杂交可获得野生二粒小麦,过程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野生一粒小麦与山羊草_____(是、不是)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_____

2)培育野生二粒小麦的过程中,秋水仙素会在细胞分裂__________期抑制_____的形成,最终 使得野生二粒小麦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变为_____条。

3)培育出的野生二粒小麦是_____(可育、不可育)的。

 

查看答案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研究者发现一名男性患者,该患者的家族系谱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II1为该患病男子,基因检测发现其父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遗传。II5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II5与II6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其生育前应通过遗传咨询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对该遗传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2)对该患者的DNA进行测序,发现编码视网膜色素变性GTP酶调节蛋白(RPGR)的基因发生了改变。与正常人相比,发生改变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比较如下:

正常人……GGGAGACAGAGAAGAG……

患者……GGGAGACAGAAGAG……

经分析可知,患者的RPGR基因缺失了_____________2个碱基对,进而使RPGR蛋白____________提前终止,其氨基酸组成由原来的567个变为183个,丧失活性。

(3)研究还发现,多个来自英国、北美、德国及日本等地的RP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

2017 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请回答问题:

11984 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分离了节律基因(per)。per 基因控制合成 PER 蛋白的过程称为基因的_____

2CLK-CYC 复合物能激活 per 基因转录,PER 蛋白与 TIM 蛋白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核。白天 PER 蛋白在 细胞质中降解,晚上 PER 蛋白在细胞核中积累,周期约为 24 小时,表现出昼夜节律,其分子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


 

①白天,在光下被激活的 CRY 蛋白与 TIM 蛋白结合,引起 TIM 蛋白降解,PER 蛋白与 DBT 蛋白结合后被降 解,导致_____PER 蛋白进入细胞核受阻。

②夜晚,TIM 蛋白与 PER 蛋白结合后,经_____进入细胞核,使核内的 PER 蛋白含量升高,同 _____ per 基因转录。

3)生物节律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节律紊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上述研究对于我们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启示?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过程的示意图。字母 A~D表示化学物质,数字①、②表示过程。请回答问题:

   

1)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_______________分子的一 条链为模板,以四种_______________作为原料合成 B,催化此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所示过程由[C] _____识别 B 的序列,并按 B 携带的信息控制合成具有一定_____________序列的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