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有同学发现生产面筋(小麦中的蛋白质)会产生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可以用来生产葡萄糖...

有同学发现生产面筋(小麦中的蛋白质)会产生大量的淀粉,这些淀粉可以用来生产葡萄糖、酒精和醋酸。下图是某位同学设计的利用淀粉的流程。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生产实践中,常利用_________法固定化细胞。固定化细胞可以用海藻酸钠,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2)加热溶化后的海藻酸钠需冷却到室温才可以加入菌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还需要使用氯化钙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酿制成功的粮食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酸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相比于酒精发酵,所需温度________(填“更高”、“更低”或“相同”)。

4)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埋 小火间断加热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酵母菌和醋酸菌)死亡 促进海藻酸钠和微生物混合形成凝胶珠(合理即可) 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转化成醋酸,醋酸大量积累(需答到“将乙醇转化为醋酸”) 更高 醋酸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 【解析】 淀粉属于多糖,其单体为葡萄糖,利用糖化酶可将淀粉分裂为葡萄糖,经过酵母菌发酵后形成酒精,再进一步经过醋酸菌发酵后形成醋酸。 (1)细胞较大,所以常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溶解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加热溶化后的海藻酸钠需冷却到室温才可以加入菌体,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酵母菌和醋酸菌)死亡,如果细胞死亡后续发酵将无法进行;在制作凝胶珠过程中需要使用氯化钙溶液,其作用是促进海藻酸钠和微生物混合形成凝胶珠; (3)空气中有氧气和醋酸菌,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转化成醋酸,醋酸大量积累;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相比于酒精发酵,所需温度更高,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4)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醋酸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借助显微镜第一次直面微生物之后,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建立、发展和完善了微生物技术。完成下列填空:

1)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_________灭菌倒平板。

2)无菌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3)最常用的接种方法: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法。

4)鉴别菌落: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如_________________(任填2点),可依据这些特征鉴别菌落。

5)选择培养基: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若欲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对培养基成分上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向梨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即可说明梨匀浆中有葡萄糖

B.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观察花生种子脂肪颗粒时,需换用小光圈或者使用平面反光镜

C.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水解细胞5min后需用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后才能染色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可观察到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

B.施旺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C.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患急性肠炎的病人,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入葡萄糖盐水

B.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后出现白色的絮状物,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C.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

D.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但在饮食中不能过多摄入

 

查看答案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①能萌发形成幼苗,②则不能萌发

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D.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全部来自于种子中的糖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