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道型受体与细胞内或外的特定配体结合后发生反应,引起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型变化,使“门”打开,介导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作为一种配体开启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细胞内氧气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速率
D.“门”打开后,离子通过通道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浓度差
下列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B.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染液将活细胞进行染色
C.可以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观察质壁分离时,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直接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绿色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含有大液泡
B.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大于外膜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分布于细胞两端
D.衰老的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
下列有关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蔗糖和乳糖没有相同的水解产物
B.甘油和磷脂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
C.腺嘌呤和脱氧核糖可形成ATP并用于某些生命活动
D.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分子并不都是蛋白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迁移小体的发现及其功能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这些结构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清华大学俞立教授课题组在研究细胞迁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类新的细胞器,研究人员推测其在细胞迁移过程中具有确定路径和方向的作用,将其命名为迁移小体。
研究者以普通大鼠肾脏细胞为研究对象,发现这些细胞在迁移的过程中会将由其收缩纤维留在胞体后侧。在收缩纤维的横截面处会有很多直径约为3μm的囊泡,即为迁移小体。最终,这些迁移小体会释放到胞外并被周围细胞所吞噬。
迁移小体是如何产生的呢?课题组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得到了细胞裂解物的不同组分,经分析筛选,得到了迁移小体的特异性蛋白TSPAN4。进一步研究发现,TSPAN4蛋白和胆固醇对迁移小体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并提出了迁移小体形成的理论模型:细胞迁移导致TSPAN4蛋白及胆固醇在收缩丝的局部高度富集,增加了富集区域膜的弯曲度,从而形成迁移小体结构。
迁移小体除了与细胞迁移有关,是否还参与了其它的生物学过程呢?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在胚胎发育的某些阶段会产生大量的迁移小体,并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呈现特定的时空分布。进一步研究发现,迁移小体中存在大量的信号分子,包括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会随迁移小体的分布形成局部区域信号中心,调节斑马鱼的器官发育。
(1)迁移小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最有可能被________(细胞器)降解,该过程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__性。
(2)研究发现在细胞迁移过程中,胞体持续地向迁移小体中运输胞内物质,为后续细胞的迁移提供路线信息,表明迁移小体与细胞间的________有关。
(3)分析上文内容,迁移小体的功能主要包括________。
(4)恶性肿瘤的转移往往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科学家推测肿瘤的转移与迁移小体的产生有关。根据上文中的研究成果,请你提出一种可能抑制肿瘤转移的治疗思路________。
碳香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不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 0.074 | 0.12 | 0.14 | 0.19 |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 2.6 | 6.11 | 10.9 | 25.5 |
(1)你认为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_______(存在/不存在)关联,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进化的角度解释耐药率升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卫生部门建立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并要求医疗机构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例如,当某抗菌药物的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医疗机构应及时将这一预警信息进行通报。请分析这一要求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
(4)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作为这场竞赛的参与者,你可以做些什么呢?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