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图一是以基因工程技...

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图一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的两条途径,其中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图二为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及HAS基因两侧的核苷酸序列。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一和图二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A.应该使用酶B和酶C获取HSA基因

B.应该使用酶A和酶B切割Ti质粒

C.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含1个酶A的识别位点

D.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用酶C完全处理将得到2种大小的DNA片段

2)在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利用____________寻找HSA基因的位置并进行扩增。从复制过程看,PCR扩增与体内DNA复制产物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一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____________ 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____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

4)图一③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采用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表达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应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C 引物 PCR扩增DNA是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体内是边解旋边复制) 农杆菌 T-DNA 无色物质K 显微注射技术 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 【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A、由图中DNA序列和酶切位点序列可知应使用酶B和酶C切割获取HSA基因,A正确; B、导入的目的基因应在T-DNA上,因此Ti质粒应用酶A和酶B切割,因为酶A和酶B切出的黏性未不能互补配对,可以将目的基因连接进去,B正确; C、据图一图二分析可知,成功建构的重组质粒上不再有酶A的识别位点,C错误; D、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用酶C处理能得到2个DNA片段,应是A-C,和C-A片段,D正确。 故选C。 (2)PCR技术是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利用引物寻找HSA基因的位置并进行扩增。由于PCR扩增DNA是完全解旋后进行复制,DNA单链的碱基不稳定容易发生改变(突变),而体内是边解旋边复制,所以PCR扩增比体内DNA复制更容易发生变异。 (3)图一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利用农杆菌的侵染特性,让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除尽农杆菌后,为了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利用重组质粒上的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的特性,进行筛选,故还须将植物细胞转接到含无色物质K的培养基上。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体细胞,通常采用较多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 (5)若要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需要通过表达载体而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原因是目的基因不具有目的基因无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不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保存和复制,并进行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Leigh氏综合症是一种攻击神经系统的严重神经障碍,其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中。一位母亲约有1/4的线粒体携带有这种致病基因,她的前两个孩子因为患有Leigh氏综合症儿夭亡。她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授受另一名女性捐赠的健康基因而成为全球首个拥有“三个父母”的男婴。请根据男婴孕育过程:

1)该母亲的前两个孩子患病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该健康男婴孕育过程中依次使用了____________、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____________等技术。

2)图示过程中代表该母亲卵母细胞的____________(填“A”或“B”)。取卵之前,该母亲需要注射____________激素。

3)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至____________,再进行胚胎移植。进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要添加“两酸、两素”以及血清,其中的“两酸”是指____________

4)在胚胎孕育过程中医疗团队特意选择了男性胚胎移入子宫发育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单位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计算。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虚线表示____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____(选填)死亡率。

3)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

4)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

5)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灌木群落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请回答下列有关毒品与人体健康的问题:

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但可卡因(一种毒品)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____________,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___

2)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会使位于下丘脑的____________受损。吸毒者的后代容易出现畸形儿、怪胎,可能的原因是毒品容易引起原始生殖细胞____________过程异常。

3)雄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T(睾酮)

图中睾丸酮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是因为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___调节。

4)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所示。

组别 

平均年龄 

吸毒史 

吸毒量 

LHmlu/mL 

FSHmlu/mL 

Tmlu/mL 

吸毒者 

32 

4 

14 g/d

145

287

409

健康人 

23 

466

66

669

 

从表中说明吸食毒品最可能影响图甲中____________(器官),使其受损,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有人对该调查的科学严密性提出质疑,请写出质疑理由: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和免疫应答水平必须适应免疫防御和维持体内稳态的需要,这要通过精确的免疫调节来实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多数病原体进入人体,经过____________细胞内____________中的酶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机体中某些物质可与抗原竞争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但这些物质与受体结合后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由此可以推断抗原的____________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

2)抗体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为验证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用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A组处理:注射抗原。

B组处理:注射等量同种抗原,约50 d后,抽出部分血液

同时补充等量____________(填“含同种抗原的血液”或“不含抗原的血液”)。

每日测定家兔体内相应的抗体浓度,结果如下。

由上述实验可以证明已存在的抗体会对同种抗体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可能的原因是B细胞表面存在____________,使一定条件下抗体可以与B细胞结合,从而抑制B细胞的功能,导致抗体分泌减少。这种抗体分泌的调节属于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人体内还有一种抗体调节的方式,当体内抗体浓度升高时,通过____________结合,使得与B细胞结合的抗原减少,导致抗体分泌量也下降。

3)通过抗原和抗体等的共同调节,免疫系统得以正常运作。如果调节异常,淋巴细胞可能会____________,从而导致淋巴瘤(一种恶性肿瘤)的发生。

 

查看答案

科研人员利用某种豚鼠进行遗传研究时,发现一对黑色豚鼠生出几只白色豚鼠,让两只亲本继续杂交,仍有白色豚鼠出生。为研究白色的遗传特性,科研人员做了以下两组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让白色豚鼠与亲代回交,生出7只白色豚鼠和20只黑色豚鼠,其中白色雌性豚鼠3只、雄性豚鼠4只,黑色豚鼠雌雄各10只。

实验二:将其他若干黑色豚鼠和白色豚鼠杂交,结果F1皆表现为黑色豚鼠,F1个体随机自由交配,F2159只黑色豚鼠和11只白色豚鼠。

1)依据实验一,科研人员认为:

①白色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而非其他环境因素所致。

②控制豚鼠毛色的性状应该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写出他们作出上述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依据实验二可推断:毛色中_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受__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控制不同体色的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实验二推断的正确性,请写出验证思路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