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组在某雄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种群中发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1号染色体称为三体,多2条1号染色体称为四体,但不能存活),减数分裂时1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中出现三体植株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异常造成的
B.该三体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a配子的比例为1/6
C.该三体植株中可能存在基因型为AAAAaa的细胞
D.该三体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三体植株的概率为2/3
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F-f控制,详细见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物种 基因型 表现型 | 有角 | 无角 | |
某甲虫 | 雄性 | TT、Tt | tt |
雌性 | — — | TT、Tt、tt | |
牛 | 雄性 | FF、Ff | ff |
雌性 | FF | Ff、ff |
A.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值为3:5
B.如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
C.两只有角牛交配,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雌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
D.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孟德尔杂交实验中,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也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B.“控制果蝇的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假说内容
C.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是由萨顿采用假说—演绎的方法通过对蝗虫减数分裂过程的研究而提出的,并由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得以验证
D.萨顿提出基因的行为变化决定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着同源区(X、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和非同源区(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则该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B.若某病是由Y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男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
C.若某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人群中男患者少于女患者
D.若某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女患者的后代必为患者
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为可育雌性,XO为不育雄性。果蝇的白眼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经射线处理后,与白眼雌蝇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蝇,可能的原因是
A.雄蝇的某些精子中红眼基因缺失
B.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
C.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D.雄蝇的某些精子中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a) 又患红绿色盲(b)的男孩。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AaXBY、AaXBXb B.AaXBY、aaXbXb
C.AAXbY、AAXBXb D.AaXBY、aaXB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