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图1、图2表示高等动植物亲代个体产生新个体的两种不同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2表示高等动植物亲代个体产生新个体的两种不同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 ,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用于核移植的卵母细胞应体外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期。从生殖方式角度考虑,该途径获得新个体的技术与试管动物技术相比,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从图1、图2获得的新个体中各取一小块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字母)

a.前者需先用盐酸解离,后者需先用胰蛋白酶处理

b.前者培养基中一般加入蔗糖,后者一般加入葡萄糖

c.前者培养过程需要持续光照,后者可在暗处培养

d.两者培养过程中均需要保证无菌条件以防止杂菌污染

4)研究人员将图1中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含不同比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3所示:

①由图3可知,最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为芽的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约为___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可以影响植物细胞分化的_______________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a c 0.06 方向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植株(新植体)。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1)图1中采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图2中,用于核移植的卵母细胞应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从生殖方式角度考虑,该途径获得新个体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试管动物技术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属于有性生殖。 (3)若从图1、图2获得的新个体中各取一小块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前者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后者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先用盐酸解离,且脱分化过程需避光培养,a、c均错误;植物组织培养一般加入蔗糖,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加入葡萄糖。两者培养过程中均需要保证无菌条件以防止杂菌污染,b、d均正确。故选a、c。 (4)①由图3可知,最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为芽的培养基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比值约为0.12÷2.0=0.06。 ②进一步分析可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可以影响植物细胞分化的方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肠杆菌是寄生于人肠道内的一种细菌,其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美蓝反应而使菌落呈紫黑色。测定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总数。滤膜法的大致流程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题意分析,图中培养基除了加入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为大肠杆菌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_______________和伊红美蓝。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培养皿等玻璃器皿的常用灭菌方法有_____________

3)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10 mL待测水样加入到90 mL无菌水中,稀释后的菌液通过滤膜法测得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平均为124个,紫黑色菌落数平均为29个,推测1L待测水样中的大肠杆菌总数约为____________个。

4)若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可引发多种感染。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甲抗生素对AB两种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做如下实验。   

I.取稀释后的AB两种大肠杆菌菌液少许,分别与溶化并冷却至45℃左右的培养基混匀后倒平板各5个;

II.待平板凝固后,在每个平板中央的培养基里各打一个直径为3mm的孔,并在孔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甲抗生素

III.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可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按图2所示测量清晰区的直径,数据如下表。

甲抗生素浓度/µg/mL

50

75

100

150

200

清晰区直径/mm

A大肠杆菌

5

8

13

17

B大肠杆菌

5

7

9

14

19

 

①由表1数据可知,甲抗生素对AB大肠杆菌的增长都有抑制作用,但_______大肠杆菌对甲抗生素敏感性较强。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

②为了更准确地说明清晰区的出现是因为甲抗生素的作用,本实验还需增设一组在上述平板孔内加入 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本实验需将上述接种后的平板与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以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以及培养过程中是否受到杂菌污染。

 

查看答案

某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其过程如图1所示,并在上行池中放养了适量的鲤鱼以观察污水处理效果。图2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A-D的能量流动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湿地植物可由图2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表示。若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2还缺少______________

2)图1下行池中水流向下的优点是____________,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充分分解。

3)生态学上,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鲤鱼的种群密度。用此法调查时,种群密度估计值往往偏高。以下有关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被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    ②被标记个体不易被捕捉    ③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    ④被标记个体正常死亡

4)依据图2所示能量数据,计算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

5)调查发现,该湿地中某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

高山姬鼠是栖息于横断山区的重要小型哺乳动物。研究发现,高山姬鼠在低温胁迫下的适应性生存策略有降低体重和体脂。进一步研究发现,体重和体脂下降与瘦素含量相关。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类激素,它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其调节机制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山姬鼠在低温胁迫下,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促进________________的分泌活动,直接导致_____________增强,使其在低温条件下的散热__________产热(填“大于”、“小于”、“等于”)。

2)瘦素合成后,依次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加工、分类和包装,并运送到相应靶细胞与特异性受体结合。

3)在低温胁迫下高山姬鼠体脂下降,体内瘦素的含量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对食欲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平均摄食量增加,说明脂质代谢平衡的维持离不开激素的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4)脂质代谢的稳定需多种激素共同作用,如胰岛素可通过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脂肪合成,增加肥胖基因的表达和瘦素的合成。

 

查看答案

下图1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2n=16,细胞周期约为12h)的显微图像,其中①~⑤表示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图2是细胞周期的检验点示意图,当DNA发生损伤、DNA复制不完全、或纺锤体形成不正常等情况发生时,细胞周期运行将不能通过相应的检验点,使细胞周期被阻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细胞分裂的先后,图l中①~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其中细胞①的细胞核内主要完成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周期检查点是一类负反馈调节机制。当DNA损伤时,细胞将不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点,被激活的调节机制会及时中断该周期的运行,而损伤被修复后细胞周期将会_______________运转。

3)若将根尖分生区细胞群置于含适宜浓度秋水仙素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则据图2  析,该细胞群将停留在______________期的交界处,其原因是秋水仙素会抑制____________的形成。

4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___________(填“不变”、“提前”或“延后”)。

 

查看答案

下图1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b代表相关物质),图2为该植物在CO2浓度适宜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吸收量或消耗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X代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过程⑤可发生在_____________

2)图l所示的过程①可为过程②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①~⑤中能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该植物达到有机物最大积累量时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______。当处于20-30℃时,影响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4)当该植物处于图2中的B点时,图l过程②固定的a和过程⑤消耗的b这两者的数量关系是a______b(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