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膜是由...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的磷脂分子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解析】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C正确; 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的蛋白质分子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细胞周期中,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A.DNA分子数加倍和染色体数加倍 B.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出现

C.着丝点分裂和赤道板出现 D.核膜消失和纺锤体消失

 

查看答案

细胞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都能进一步分化

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D.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图中字母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c中数值最大的是a

B. 1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

C. 产生a的场所是线粒体

D. 某些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查看答案

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A.脂肪酸 B.核苷酸

C.氨基酸 D.氨基酸或核苷酸

 

查看答案

质壁分离实验中的分别是指

A.细胞质、细胞壁 B.原生质层、细胞壁

C.细胞质基质、细胞壁 D.原生质、细胞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