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

下面介绍的是DNA研究的科学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标记?请简要说明实验的设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__________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在搅拌器中搅拌,后进行离心。

(2)以上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遗传物质是DN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原料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35S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离心之后沉淀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产生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此噬菌体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获得含35S标记的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细菌 此实验中没有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缺少对照组)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及其氨基酸 搅拌不充分 2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过程如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第一步: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含35S标记的培养基直接,所以要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步: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没有被放射性标记的细菌。 (2)由于实验只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只能证明噬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要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还要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4)如果离心不充分,仍有少量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则沉淀物中仍检测到有少量的放射性。 (5)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若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此噬菌体复制3代后,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的噬菌体的目数只有2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并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结果看,影响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诱导形成四倍体草莓适宜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

(3)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鉴定时一般不宜选用当代草莓的根尖作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时,最好选择处于分裂__________期的细胞。

(4)最新研究发现多倍体植株叶片上的气孔有明显变化。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长度、宽度和密度,得到下表:

倍性

气孔长度/μm

气孔宽度/μm

气孔密度/个·mm-2

二倍体

22.8

19.4

120.5

四倍体

34.7

29.6

84.3

 

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植株__________。联系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图1表示黄牛卵细胞形成过程,图2表示对黄牛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后绘制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Ⅱ的名称是__________;若细胞Ⅳ的基因型是Ab 则细胞Ⅴ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

2)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__(选填①、②、③)过程。

3)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__________

4)图2中细胞甲的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__之间已经发生过交叉互换。

 

查看答案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查看答案

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25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的基因型不同

C.与某正常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51

D.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7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