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的特征是把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全部集合到一个三角形中,依次解出边、角,达到解三角形的目的.
方法一通过充分利用D是中点,构造新三角形,在新三角形中解出BC的一半求出BC,再由余弦定理求边AC,下则可用正弦定理求出sinA;
方法二根据所给的条件巧妙地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将三角问题转化到向量中研究,大大降低了分析问题的难度,首先是求出了,两个向量,利用公式求出了两个向量的夹角A的余弦,再求正弦.此法越过了构造新三角形,使得方法易想.
方法三与方法一类似构造了一系列的新三角形,此方法充分利用D是中点这一性质构造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得求三角形的另两边的边长时视野开阔,方法也较巧妙.
【解析】
解法一:设E为BC的中点,连接DE,则DE∥AB,且DE=AB=,设BE=x.
由DE∥AB可得出∠BED=π-∠B,即cos∠BED=-
在△BDE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D2=BE2+ED2-2BE•EDcos∠BED,5=x2++2××x,
解得x=1,x=-(舍去).
故BC=2,从而AC2=AB2+BC2-2AB•BCcosB=,即AC=
又sinB=,故=,sinA=.
解法二:以B为坐标原点,为x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且不妨设点A位于第一象限.
由sinB=,则=(cosB,sinB)=(,),
设=(x,0),则=(,).
由条件得||==.
从而x=2,x=-(舍去).故=(-,).
于是cosA===.
∴sinA==.
解法三:过A作AH⊥BC交BC于H,延长BD到P使BD=DP,连接AP、PC.
过P做PN⊥BC交BC的延长线于N,则HB=ABcosB=,AH=,
BN====,
而 HB=,∴CN=,HC=,AC==.
故由正弦定理得=,∴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