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小车速度变化规律》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上的各个点均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图中未画出)。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打下第4个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并求出小车的加速度(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取平均值求出加速度a。
方法B:由取平均值求出加速度a。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 (填写字母)。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填A或B)更合理,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
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10m/s2)
砝码质量 m/g |
0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标尺刻度 /m |
15.00 |
18.94 |
22.82 |
26.78 |
30.66 |
34.60 |
42.00 |
54.50 |
(1)根据所测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 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重为100 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则
(1)若在木块上施加一水平拉力F=26 N时,能够刚好拉动木块,则木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 _ __N;
(2)若施加的水平拉力F=15 N,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
(3) 若施加的水平拉力F=30 N,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甲、乙两物体相距s,它们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动,甲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则( )
A.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一次 B.若a1>a2,它们可能相遇两次
C.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一次 D.若a1<a2,它们只能相遇一次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和质量为M的木板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给物块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木板上向右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已知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1mg
B.物块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是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
D.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的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
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