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从A 点水平抛出,抛出点离地面高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在无...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从A 点水平抛出,抛出点离地面高度为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不计空气阻力.在无风情况下落地点B 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当有恒定的水平风力F时,仍以原来初速度抛出,落地点C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3s/4.试求: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无风情况下木块落地时的速度;

2.水平风力F的大小.

 

1.   v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tg 2. 【解析】(1)   由轨迹方程,得到水平初速度        (2分)   木块落地的竖直速度为   (1分) 木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2分) v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  tg (2分) (2)     水平方向有…①,    (2分)   另由位移关系可得到…②,(2分) 联立①、②,消去,代入 求得      (1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管竖直放置,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左端用水银封闭着长L=10cm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为27°C时,两管水银面的高度差Δh=2cm.设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即75cmHg).为了使左、右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求: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若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温度需升高到多少°C?

2.若温度保持27°C不变,需从右管的开口端再缓慢注入多少高度的水银柱?

 

查看答案

某同学想测量一个量程为3V的直流电压表的内阻(约几十kΩ),实验时用多用表的欧姆档去直接测量。

1.应该将欧姆档的选择开关拨至倍率_______档;

2.(单选)实验操作时先将红、黑表棒短接,完成调零;然后用图A方式连接,观察到多用表指针和直流电压表指针都向右偏转。由此得出下列判断,其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指针能偏转表明多用表内部有电源

(B)红、黑表棒短接时构成了闭合电路

(C)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表明多用表的“+”接线柱连接电源的正极

(D)电压表指针向右偏转表明有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根据图B所示,直流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Ω;

4.如果将欧姆档的选择开关拨至×1倍率,调零后再次测量,观察到此时直流电压表的读数为2.8V,则电路中的电源电动势至少为_______V.

 

查看答案

用DIS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

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

③用V-1/p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在实验中

1.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质量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但如图所示的V-1/p图线不过原点,则纵坐标截距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单选)测量单摆的周期时,某同学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同时数“1”,当摆球第二次通过最低点时数“2”,依此法往下数,当他数到“59”时,按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则该单摆的周期为

(A)t/29    (B)t/29.5     (C)t/30    (D)t/59

2.在该实验中,如果摆球质量分布不均匀,某同学于是设计了下面一种计算方法:第一次测量悬线长为L1,测得周期为T1;第二次测量悬线长为L2,测得周期为T2,由此可推算出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多选)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器材测量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如图所示为该实验得到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使用位移传感器实验操作时比较方便,可直接用s-t图处理数据

(B)位移传感器测得一系列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可转化为v-t图

(C)可在计算机软件界面得到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能采集到整个运动过程的数据,可以通过图象分析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