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置于真空中,已知∠A=60°, ∠C=90°...

如图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置于真空中,已知∠A=60°,

C=90°;一束极细的光于AC边的中点F 处垂直AC面入射,AC=2说明: 6ec8aac122bd4f6ecm,玻璃的折射率为n=说明: 6ec8aac122bd4f6e,光在真空的速度为说明: 6ec8aac122bd4f6em/s 求:

(1)光从玻璃射向真空时,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

(2)借助作图工具画出光在玻璃中传播的光路示意图,求出光从棱镜射入真空时的折射角并在图中标出。(不考虑光线在AC面反射和在AB面上第二次反射情况);

(3)从BC面射出的光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是在竖直方向上振动并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实线是t=0s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t=0.2s时刻的波形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2)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且3T<0.2<4T求它传播的速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测一厚度均匀的圆形玻璃的折射率时,先在白纸上画一与圆形玻璃同半径的圆,圆心为O,将圆形玻璃平放在白纸上,使其边界与所画的圆重合。在玻璃一侧竖直插两枚大头针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在另一侧按正确方法再插两枚大头针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移去大头针和圆形玻璃后,得图如下:

(1)从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一侧观察时,应使说明: 6ec8aac122bd4f6e遮住              

(2)完成光路图,并标明入射光线、玻璃内传播的光线、出射光线;(2分)

(3)用α和β表示出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用它们表示出玻璃的折射率为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_______mm

(2)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____(用L1L2,d、x1x2等符号表示),λ=______________nm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将所选用的器材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1m左右的细绳;           (b)长30m左右的细绳;

(c)直径2 cm的铅球;            (d)直径2cm的木球;

(e)秒表;                           (f)时钟;

(g)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直尺;       (h)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

所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        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a、b两束平行单色光。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此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在此玻璃中a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b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C.在此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D.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的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