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升空,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6日在距月球表面100 km的近月点P处,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I绕月飞行。这次减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刹车”力度不够,卫星会飞出月球的引力范围,不被月球捕获,从而不能环绕月球运动。如果刹车力度过大,卫星就可能撞上月球,其后果同样不堪设想。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刹车制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1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整个过程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施第一次“刹车”的过程,将使“嫦娥二号”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第一次“刹车制动”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月球对它的引力将会做负功
C.因经多次“刹车”,故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比在轨道I上长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I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a从空气中以入射角射向半球形玻璃砖球心O,在界面MN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分为b、c、d三束单色光,b为反射光,c、d为折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光的光子能量大于c光的光子能量
B.d光的在玻璃中的波长大于c光在玻璃中的波长
C.入射角逐渐增大时,b光束的能量逐渐增强,c、d光束的能量逐渐减弱
D.若c光是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d光可能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波在水平面上沿着一条一端(O点)固定的绳子向右传播,传到B点时的波形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断出A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是
A.向a B.向b
C.向c D.向d
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9.0级地震后出现爆炸,反应堆所在建筑遭到损坏,放在容器中的核燃料棒在反应堆堆心发生可控的核反应可能是
A. B.
C. D.
如图所示,两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夹角θ,导轨间距L,所在平面的正方形区域abcd内存在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将甲乙两个电阻相同、质量均为m的相同金属杆如图放置在导轨上,甲金属杆处在磁场的上边界,甲乙相距L。从静止释放两金属杆的同时,在甲金属杆上施加一个沿着导轨的外力F,使甲金属杆始终沿导轨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sinθ,乙金属杆刚进入磁场时作匀速运动。
(1)求金属杆乙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2)自刚释放时开始计时,写出从开始到甲金属杆离开磁场,外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并说明F的方向.
(3)若从开始释放到乙金属杆离开磁场,乙金属杆中共产生热量Q,试求此过程中外力F对甲做的功.
如图,质量均为m的物体A和B分别与轻弹簧的两端相连,将它们静置在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C从距物体A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当A与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与C一起向下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2) A与C一起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大小
(3)弹簧的劲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