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为37°,AB长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A端无初速放一质量为0.5kg的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5。求物块从A运动到B所需时间。(sin37º=0.6,cos37º=0.8,g =10m/s2
地球的同步卫星距地面高H约为地球半径R的6倍, 同步卫星正下方有一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A,则同步卫星与物体A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多少?若给物体A以适当的绕行速度,使A成为近地卫星,则同步卫星与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多少?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1)由图9中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s厘米,由图10中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 = cm。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9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 = ,则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
a = 。(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m(g) |
a( m/s2 ) |
250 |
2.02 |
300 |
1.65 |
350 |
1.43 |
400 |
1.25 |
500 |
1.00 |
800 |
0.63 |
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合外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如果想通过图像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须建立
(填a—m或a—)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如果图线是一条 ,就可确认上述结论。
利用图8所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
通 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
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
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
过 h= 计算出高度h。
D. 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1)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本实验计算出重力势能的减小为,对应动能的增加为,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阻力,应该是 (填等于、略大于、略小于)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点,如图所示,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表示电容器的电压,ε表示正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正极板不动,将负极板适当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则( )
A. U变小,E不变; B. E变大,ε变大;
C. U变大,ε变大; D. U不变, ε变小;
如图6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个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cm的圆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A=15v,UB=3v,UC=-3V 由此可得A、D连线中点的电势为:
A. 3v B. 6v
C. 9v D. 1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