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101.5 s。则:

(1)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m/s2.(计算结果取三位有效数字)

(2)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 =           。(用K表示)           

 

(1) 9.76         (2)   B     (3)     4π2/K     。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L为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杆,杆上O点套有一质量 为m、带电量为-q的小环,在杆的左侧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杆上ab两点到+Q的距离相等,Oa之间距离为h1ab之间距离为h2,使小环从图示位置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通过a的速率为6ec8aac122bd4f6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小环通过b点的速率为6ec8aac122bd4f6e

    B.小环从Ob,电场力做的功可能为零

    C.小环在Oa之间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D.小环在ab之间的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

地面上的空气成分主要以氧、氮分子为主,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重的气体逐渐稀薄,轻的气体逐渐相对增多。在太阳紫外光线的照射下,分子态的气体被电离为原子态,在“神州”三号飞船343公里的运行轨道上,主要是原子态的氧,氮和氦气。虽然高层大气的密度很小,但其对飞船的阻力仍会严重影响飞船的运行轨道。针对这段材料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气阻力,飞船运行轨道要下降,运行速度要变小

B.如果是真空,飞船可以一直保持在343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C.由于大气阻力,飞船运行轨道要下降,运行周期要变长

D.由于飞船轨道比较低,飞船内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与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

 

查看答案

如图中KLM为静电场中的三个相距很近的等势面(KM之间无电荷)。一带电粒子射入此静电场中后,依abcde轨迹运动。已知电势UKULU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bc段做减速运动

C.粒子在b点与d点的速率相等

D.粒子在c点时电势能最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沿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m/s,则(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动能相等

B.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动能较大

C.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动能较大

D.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