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与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1)(5分)据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推测,目前日本核电站核泄漏量达到了11万兆贝可勒尔,占核电站总量的l0%以下,放射量已经超过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辐射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核泄漏的物质中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这次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铯137的半衰期是30.17年,根据有关放射性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则若取4个碘131原子核,经过8天就一定剩下2个碘131原子核了
B.铯137发生一次B衰变,该原子核就损失一个中子
C.碘13l和铯137衰变时放出的射线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
D.可以用加热的方式将碘131和铯137的半衰期减小
(2)(10分)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依次放置着质量m=0.08kg的10块完全相同长直木板。每块木板长为L=1.5m,一质量M=1.0kg大小可忽略的小铜块以初速度从长木板左侧滑上木板,当铜块滑离第—块木板时,速度大小为。铜块最终停在第二块木板上。(g=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
①铜块和长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
②铜块的最终速度。
(1)(5分)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ab传播,ab=2m,a、b两点的振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波沿直线ab向右传播,波速可能是
B.若波沿直线ab向右传播,波长可能是
C.若波沿直线ab向左传播,波速可能大于
D.若波沿直线ab向左传播,波长可能大于8m
(2)(10分)如图所示,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ABC,折射率为n,。一细束光线在纸面内从O点射人棱镜,光线与AB面间的垂线夹角为,通过观察发现此时无光线从AC面射出,有光线垂直于BC面从棱镜射出。稍稍减小,则可以观察到AC面有光线从棱镜射出。求:
①该透明物质的折射率n。
②光线与AB面间的夹角。(结果可以用夹角的三角函数表示)
(1)(5分)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进行了一次在微重力条件(即失重状态)下制造泡沫金属的实验。把锂、镁、铝、钛等轻金属放在一个石英瓶内,用太阳能将这些金属融化成液体,然后在融化的金属中冲进氢气,使金属内产生大量气泡,金属冷凝后就形成到处是微孔的泡沫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失重条件下液态金属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在失重条件下充入金属液体 内的气体气泡不能无限地膨胀是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约束
C.在金属冷凝过程中,气泡收缩变小,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D.泡沫金属物理性质各向异性,说明它是非晶体
(2)(10分)如图所示,上粗下细的圆筒竖直固定放置,粗筒部分的半径是细筒的2倍,筒足够长。细筒中两轻质活塞M、N间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空气,气柱长L=19.1cm,活塞M上方的水银深H=24.0cm,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开始时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N,使之处于静止状态,水银面与细筒上端相平。现使下方活塞缓慢上移,直至M上方水银的被推入粗筒中,求此过程中活塞N移动的距离。(设在整个过程中气柱的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相当于76.0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不计轻质活塞的重力。)
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MN为一荧光屏,上下两面均可发光,当带电粒子打到屏上某点时,即可使该点发光,荧光屏位置如图,坐标为M(0,4.0),N(4.0,4.0)单位为cm。坐标原点O有一粒子源,可以发射沿XOY平面各个方向的电子(不计电子的重力),已知电子质量m=9.0×10-31kg,电量为e=1.6×10-19C,磁感应强度B=9.0×10-3T,求:
(1)若一电子以沿y轴正方向射入,求荧光屏上亮点坐标。
(2)若所有电子以射入,求能打到M点的电子的速度入射方向。(用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或夹角的三角函数值表示)
(3)若所有电子以射入,求荧光屏发光区域的坐标(坐标的单位为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