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如图所示,倾角θ=300、长L=2.7m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1/4圆弧平滑连接,圆弧底端切线水平。一个质量为m=1kg的质点从斜面最高点A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B恰好到达圆弧最高点C,又从圆弧滑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D点,再由D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最后停在B点。已知质点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6,g=10m/s2,假设质点经过斜面与圆弧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1.质点第1次经过B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2.质点从A到D的过程中质点下降的高度;
3.质点从开始到第6次经过B点的过程中因与斜面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质量m=0.78 kg的木块静止于水平面上,现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恒力大小F=4.5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q=37°角斜向上,如图所示.3 s末撤去此拉力时,木块已滑行的距离s0=9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37°=0.6,cos37°=0.8.)求:
1. 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撤去拉力后,木块继续滑行的距离;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对木块做的功.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2008年5月15日成都军区向汶川等灾区空投包括5万份干粮、2.5万双军用胶鞋、0.5万床棉被在内的救灾物资.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救灾物资集结地.图示为悬挂着m=500kg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45º;而直升机载上救灾物资飞往灾区时,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m/s2,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14º.若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量.(重力加速度g=10m/s2,tan14 º=0.25)
试求:
1.空气阻力的大小;
2.箱中救灾物资的质量.
如图所示,一光滑的曲面与长L=2m的水平传送带左端平滑连接,一滑块从曲面上某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5,传送带离地面高度h0=0.8m。重力加速度g=10m/s2。
1.若传送带固定不动,滑块从曲面上离传送带高度h1=1. 8m的A处开始下滑,求滑块落地点与传送带右端的水平距离;
2.若传送带以速率v0=5m/s顺时针匀速转动,求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如图所示,1、2两细绳与水平车顶的夹角分 别为300和600,物体质量为m,现让小车以2g(g为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与车保持相对静止时,求:绳1中弹力的大小?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解法
【解析】
以物体m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x:T1cos300-T2cos600=ma
y:T1sin300 +T2sin600=mg
解得: T1=(+)mg
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正确吗?如有错误请写出正确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