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t=0到t=12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
A.18m B.54m
C.72m D.198m
伽利略曾设计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点。如果在E或F处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达到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达到原水平高度上的M点。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其末速度的大小( )
A.只与斜面的倾角有关
B.只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C.只与下滑的高度有关
D.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υ–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小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υ–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 =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 )
A.t′ = t1 ,d = S B.t = t1,d = S
C.t′= t1 ,d = S D.t′ = t1,d = S
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A.tanα B.cotα C.tanα D.cotα
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和b,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放置在一个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所示。已知小球a和b的质量之比为,细杆长度是球面半径的倍。两球处于平衡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θ是( )
A.45° B.30°
C.22.5° 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