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A.德国科学家开普勒 ...

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A.德国科学家开普勒                B.英国科学家牛顿 

C.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D.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

 

D  【解析】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D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甲所示,不计电阻的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夹角37°放置,导轨间距为L=1 m,上端接有电阻R=3 Ω,虚线OO′ 下方是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m=0.1 kg、电阻r=1 Ω的金属杆ab从OO′上方某处垂直导轨由静止释放,杆下滑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杆下滑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

求:(1)磁感应强度B;

 (2)杆在磁场中下滑0.1s过程中电阻R产生的热量.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图中的实线是t=0时刻的波形图象,虚线是经过0.2s时的波形图象.

(1)假定波向左传播,求它传播的可能距离.

(2)若这列波向右传播,求它的最大周期.

(3)假定波速是35m/s,求波的传播方向.

 

查看答案

(1)甲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3cm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线系好,结点为M,将细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如图所示)

6ec8aac122bd4f6e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细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30得出周期。

则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 ________。

若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 ____ ___ (偏大或偏小)。

如果该同学改正了错误,改变OM间细线的长度做了2次实验,记下每次相应的线长度l1、l2和周期T1、T2,则由上述四个量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是              

(2)乙同学做了另一实验: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做简谐振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在细绳上选取15个点,图1为t=0时刻各点所处的位置,图2为t=T/4时刻的波形图(T为波的周期)。在图3中画出t=3T/4时刻的波形图。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在如图所示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I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区域Ⅱ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磁场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电阻为R、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边刚越过GH进入磁场Ⅰ区时,恰好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边下滑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从ab进入GH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的动能变化量大小为△Ek,重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1,安培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6ec8aac122bd4f6e

A.在下滑过程中,由于重力做正功,所以有v2>v1

B.在下滑过程中,由于重力做正功但安培力做负功,所以有v2=v1

C.从ab进入GH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动能的变化量大小为△Ek= W2-W1

D.从ab进入GH到JP与MN的中间位置的过程,有(W1-△Ek)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查看答案

由两个波源产生两列波长相同的机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相遇并叠加,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A,P点位于M、N连线上靠近M点的位置。则P点的振幅(   )

6ec8aac122bd4f6e

A.零       B.2A         C.A         D.约A/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