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如图,质量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

如图,质量6ec8aac122bd4f6e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6ec8aac122bd4f6e拉至B处。(已知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取6ec8aac122bd4f6e)

(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6ec8aac122bd4f6e

 

(1) (2)1.03s 【解析】(1)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1分) ∴  (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   (1分)          (1分) 所以        (1分) (2)设作用的最短时间为,小车先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加速秒,撤去外力后,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匀减速秒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牛顿定律   (2分)       (1分) 由于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即为匀减速阶段的初速度,因此有                      (1分)          (1分)              (1分) ∴ (1分)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因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求得加速度大小,在该过程中由拉力和摩擦力提供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摩擦力大小,从而求得动摩擦因数的值,拉力作用时间最短的情况是,在施加拉力过程中物体向右匀加速运动,撤去拉力F后向右匀减速运动,直到运动到B点时速度减小到零,先求得两个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中间的速度是最大值,根据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可知,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相同,由位移之和为L可求得运动时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列货车以28.8km/h的速度在铁路上运行,由于调度事故,在后方700m处有一列快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快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m才能停下,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是否会相撞。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 )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 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

6ec8aac122bd4f6e

(1)物块A所受拉力F的大小;

(2)8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x。

 

查看答案

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6ec8aac122bd4f6e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垫高适当,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                  

6ec8aac122bd4f6e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总重力代替小车所受的拉力,此时钩码质量m与小车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4)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

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其可能的原因是:       

6ec8aac122bd4f6e

A.实验中未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平衡摩擦力过度

C.实验中未满足实验条件M>>m    D.平衡摩擦力时未取下盘和砝码

 

查看答案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6ec8aac122bd4f6e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