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甲物体沿直线MN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1. P点到MN的垂直距离为s,如图所示. 乙物体由P点开始运动,要追上甲物体. 设乙物体可沿任意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始终是v2. 已知v2>v1. 某时刻当甲位于直线MN上的F点时,乙物体由P点开始运动,问,乙物体能否追上甲物体?哪种追赶方式用时最短?同学们通过分析以后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乙物体沿PFN的路线追赶甲物体时,用时最短
B.乙物体追赶过程中,保持其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甲物体,这样运动方式用时最短
C.通过计算,使乙物体沿某直线PE运动,到达直线MN时正好与甲物体相遇,这种方式用时最短
D.在A、B、C三种追赶方式中,乙物体都能追上甲物体
t=0时,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点开始行驶,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60km
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大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如图半径分别为2R和R的甲、乙两光滑圆形轨道固定放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之间由一条水平轨道CD相连,曲面轨道与水平面轨道在B处光滑连接(物块经过B点时没有机械能损失),现有一小物块从斜面上高h处的A点由静止释放,曲面轨道以及水平轨道BC段是光滑的,小物块与CD段以及D右侧的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已知小物块通过甲轨道最高点时与轨道间压力为物块重力的3倍,而后经过有摩擦的CD段后又进入乙轨道运动。
(1)求初始释放物块的高度h
(2)为避免出现小物块脱离圆形轨道乙而发生撞轨现象,则CD段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Oxy平面的ABCD区域内,小球在区域ABEO和MNCD水平方向均仅受到大小皆为F的水平恒力,在ABEO区域F力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在MNCD区域F力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在中间的DENM区域不受任何水平力的作用。两恒力区域的边界均是边长为L的正方形,即AO=OM=MD=DC=L,如图所示。
(1)在该区域AB边的中点处由静止释放一小球,求小球离开ABCD区域的位置坐标.
(2)在ABEO区域内适当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恰能从ABCD区域左下角D处(即X轴上X=-2L处)离开,求所有释放点的位置坐标满足的关系。
两个行星各有一个卫星绕其表面运行,已知两个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3,两行星半径之比为3∶1 ,求:(1)两行星密度之比为多少?(2)两行星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多少?
(9分)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滑动摩擦系数μ=0.02.在木楔的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物块在斜面上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